广州明确禁止城市管理协管员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 |
2009-09-02 |
|
9月1日,广东省广州市正式施行《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该条例明确禁止城管机关聘用人员,即城市管理协管员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将把44汉字调整意见上报国务院批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为印尼发射的通信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就业是件天大的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标志公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协管员有无执法权,关键要看是谁给了他执法的指令,他与这个执法机关是一种什么关系,他的职能权限有多大。一般来讲,协管员只能协助执法,不能独立执法。”8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高家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协管员的职能作了一个简要的解读。
据记者了解,在全国各地,几乎每一支执法队伍和行政机关,都能衍生出一支由临聘人员组成的协管员队伍,其职能涉及治安、交通、税收、工商、劳动监察、城管等,有的机构协管员人数远远超过正式执法人员。仅以广州为例,其具备法定执法资格的城管执法人员有3196名,但协管员有5000名;流动人口、计生、出租屋等日常巡查管理领域,一般没有专职公务员,全部依赖协管员,城市大量的出租屋由8000多名出租屋协管员管理着;其治安协管员将扩展到1万人、交通协管员将扩展到3000人。
“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因此对其身份的定位、职能的权限、协管过程中的责权利都应该加以明确。”北京行政学院教授金国坤告诉记者,协管员一般属于公益性就业,是政府为了安置一些无业人员的一种思路,他们只是协助行政执法机关工作,做一些如维持秩序、劝导、搬运等工作,他们不应该有执法权。
对此,高家伟却有着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协管员与行政执法机关是一种职务上的委托关系,行政权的行使是通过公务员进行,决策者可以把权力分配给公务员,也可以把权力分配给协管员,这里公务员与行政机关是勤务关系,协管员与行政机关是一种劳动关系,但他们在共同针对行政相对人时,行政相对人则会把他们都视为国家工作人员。比如,交警拖车,下达拖车命令的是交警队长,但执行拖车任务的是协管员。所以,协管员的“权力”来自于给他下达执行命令的、有执法权的行政执法人员,他们是在协助执法,不是完全没有执法权。
广东省编制办公室综合处负责人说,协管员不是政府正式工作人员,没有列入编制部门管理范畴,协管员雇用成本只有公务员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