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吴晶 崔静)因为村里一些“怪现象”得不到解决,一个名叫佟凤奎的中国农民曾在10年里上访了200多次。直到2004年,县上实行“阳光办案”,一下子解决了他提出的35个问题——都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操心的新问题,比如村里收粮不入账、土地被错误抽走、村官非法侵占财产等。
其实,最初,佟凤奎损失的钱并不多,很容易就能靠自己的努力赚回来,但他却为此成了“上访钉子户”,一定要讨回公平。观察家说,这反映出,中国的农民不仅仅关心自己的那一点儿收入,而且还关注大家的富裕成果不要被少数人侵吞。
佟凤奎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部省份黑龙江西部的富裕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年中,这个小县城因为特殊的名字和经历,多次登上中国的主流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新中国成立前期搞人民公社,贫富拉平;“文革”时期不谈“富裕”,只喊“战斗”;改革开放后组织农民搞副业生产,广受称赞;2004年提出“奶牛富民”,打造品牌……
村民们富裕了,但是,公平问题却变得突出。今年57岁的佟凤奎后来还被县里邀请担任信访调查“副组长”,这也是为了打击在富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而采取的措施。
当代中国研究所学者陈东林说,富裕县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富裕观念的深刻变化。 [1] [2] [3] [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