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2009-09-02

  (新中国档案)我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相对齐全的科研机构和部门。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国家设想在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全面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全部或部分完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个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为了系统地引导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中央政府开始着手制定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随后,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调集了几百名专家学者参加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纲要(草案)》在几经讨论修改后,于1956年1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这次规划的成果集中体现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重要科学任务说明书和中心问题说明书》《基础科学学科规划说明书》《1956年紧急措施和1957年研究计划要点》《任务和中心问题名称一览》等文件中。“12年科技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12年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12年科技规划”从自然条件及资源、矿冶、燃料和动力、机械制造、北京工业、土木建筑、运输和通信、新技术、国防、农业林业牧业、医药卫生、仪器计量和国家标准、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与科学情报等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并综合提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等12个重点任务;“12年科技规划”采取“全面考虑、重点规划”的方针,对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北京、生物学、地质学、北京学等8个基础学科做出了系统的规划;为填补我国在一些急需的尖端科学领域里的空白,规划还提出了1956年的4项紧急措施;此外,为了组织落实和实现“12年科技规划”制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国家还对科学技术工作体制、科学研究机构的合理设置、科技干部的使用、培养及国际合作、科学研究事业良好北京条件的创造、规划的组织管理程序、年度科学技术的制定等做了一般性规定。

1956年制定实施的“12年科技规划”,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次成功管理实践。通过规划的实施,我国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队伍,科学技术水平从十分落后的状况大体达到了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资源勘探、工业和农业科技、新兴技术、医学科学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同时,“12年科技规划”的实施对我国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布局、高等院校学科及专业的调整、科技队伍的培养方向和使用方式、科技管理的体系和方法,以及我国科技体制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之,“12年科技规划”对我国各项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典中国·辉煌60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世界主要城市9月2日天气预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为民解困为民造福(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温家宝:中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关键时期不改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孙瑜贪污受贿一审判
    ·马立训(人民英模)
    ·李克强出席第五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
    ·审计署公布54部门单位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秋石:从爱国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总结运用党的建设经验 切实提
    ·温家宝会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
    ·“贺兰雅集”系列活动提前早知道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