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华社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广东省委宣传部最近联合摄制百集史志性系列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这部系列纪录片以中宣部等组织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为拍摄对象,组织新华社总社和分社的文字记者、电视记者,并邀请国内各电视机构专业人士携手共同拍摄。全片共100集,每个人物1集,每集12分钟。近20家卫视台、省会城市电视台今天起开始陆续播出此片。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解说词 邓稼先——有方向的人生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邓稼先家,许鹿希老人静静坐在桌前翻看老相册的背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空荡荡的沙发。
【解说】邓稼先去世二十几年了,夫人许鹿希对他的回忆却变得越来越清晰。
【同期声】许鹿希:那是1958年的8月份,那天晚上他回来比较晚,他说他要调动工作了,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你给我一个信箱地址我们通信,他说可能也不太行,我就觉得什么工作这么保密?
【解说】这天上午,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邓稼先立刻猜到了这“大炮仗”指的是什么。
【同期声】许鹿希:他非常严肃地说,做好了这件事情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我后来回忆到,邓稼先有意地跟我谈了一些,就是过去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怎么侵略中国,沦陷区的老百姓怎么苦,中国怎么受人欺负,使我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样下决心,这个事情要去做,义无反顾地去做,当然他后来又比较抱歉地说了一句话,从今以后这个家里的事他就管不了了,就靠我了,我当时回答他一句:我说我支持你。
【解说】这一天起,邓稼先的身影从众多好友的视野里隐去,邓稼先的名字从所有学术刊物上消失了。结婚五年的一对夫妇,开始了他们聚少离多的人生。
【解说】邓稼先担任了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当时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
【同期声】许鹿希:那个时候苏联专家不想告诉我们怎么搞原子弹,所以他要我们学生去念大学的原子核物理的书,专家开了一卡车的书单。邓稼先曾经跟我说,要念那个书的话,头发念白原子弹都造不出来。
【解说】研究开展没多久,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突然撤走专家。为了突破美苏大国的核威胁,邓稼先带领一群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自己动手,从头摸起。
【同期声】许鹿希: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计算尺有什么用处了。那个时候计算尺对于邓稼先他们非常有用,各种的物理学公式可以拿这个算出来。比方原子弹的研究,哪一步要做到一个什么范围,邓稼先就粗估,在帐篷里头拿这个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