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22日电(记者许晓青)著名日本动画《蜡笔小新》的作者臼井仪人日前传出身亡噩耗,令不少中国动漫迷深感遗憾。“小新”——这个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卡通形象,尽管曾在中国引起一些争议,但通过VCD、互联网等传播途径,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动漫形象之一。
“海鸥眉”、笨拙的发声,外加时而蹦出的“无厘头”台词,这是“小新”留给中国观众的标志印象。
在动画片中,“小新”直白地表达个人“性意识”的诸多情节,可谓见仁见智。对中国观众而言,这样的“成人题材”曾一度被认为无法接受,一些电视台还曾停播“小新”。不过,在中国“80后”“90后”动漫迷中,仍有相当数量《蜡笔小新》的忠实“粉丝”。
多年来致力于国际动漫合作的上海动漫人陈英杰说,上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了《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家庭类主题电视动画,加之更早些时候走上荧屏的《哆啦A梦》等,家庭题材曾盛行一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以太空大战、奇幻格斗为背景的日本动画,《蜡笔小新》中怀旧的家庭氛围,其实蕴含了作者本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责任。
“‘小新’谈论的一些话题,或许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还被视为‘禁区’。”陈英杰说,但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中国观众也开始理解,日本漫画家不是“就画而画”,而是希望“寓教于乐”,在电影版里,“小新”就曾参观过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览会。
“‘小新’可以轻松诙谐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等,而有些‘小新’与青少年沟通的事,正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家长费尽心思也不一定做得好的。”陈英杰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