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魏武)金秋时节,椒菽飘香。北京安定门外大街55号大楼内,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桑国卫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回首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走过的风雨历程,桑国卫感情真切地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真正为农工党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舞台。
创建于1930年8月9日的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作为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民主党派,目前农工党在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10万9千余人。从1930年由邓演达烈士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到1935年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从1947年正式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到1948年响应和拥护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桑国卫说,79年来,农工党始终围绕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努力奋斗,并且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
“在这个舞台上,农工党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桑国卫说,近年来,农工党中央以提案、考察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专报等方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批示或批转有关部门研究采纳的有几十件,许多建议已经被吸收到国家有关规划、政策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中。
这是农工党参政议政的精彩之笔——1982年,农工党中央主席季方和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振兴和发展中药事业的建议书》的“三老上书”;1991年,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代表农工党中央,提出“科技兴国”和“兴国先育才”;2000年,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提出加强西部省份电视广播的覆盖,以反击西方国家电台、电视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农工党中央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医患关系和执业环境”“民族医药工业和民族医疗器械工业的振兴”以及“建设直通印度洋的西南大通道”等建议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未来工作中,农工党将致力于促进和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如何更好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生态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农工党医药卫生和科技人才荟萃的优势,能够积极发挥我们的作用。”桑国卫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