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60年来,谁最具有中国特色?谁在影响历史进程?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当代好记者陈中华先进事迹座谈会在京举行
2009-1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资料图片:座谈会现场 张文斋摄

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 做人民的贴心人 当代好记者陈中华先进事迹座谈会在京举行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璩静)为进一步推进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新闻工作者典型示范作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19日在京举行了陈中华先进事迹座谈会,号召全国新闻界把陈中华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见贤思齐,涌现出更多陈中华式优秀新闻工作者。

陈中华是山东大众日报社高级记者。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廉洁正派。他长期工作在采编一线和农村基层。一辆电动自行车、10年采访路、36册采访本、120万字采访笔记、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是他“用脚底板写新闻”的真实写照。2006年,陈中华身患癌症,在治疗期间仍坚持采访,把新闻事业当成生命支柱和动力,成功战胜了病魔。

座谈会上,陈中华作了《一个党报记者的执着追求》的发言。他说,作为党报记者,除了要当好历史记录者,还要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这是对党的职责,对人民的职责,对这个改革时代的职责。陈中华说,“三贴近”是记者基本功,真正的“三贴近”,不是硬拉着,不是被推着,更不是被逼着,而是用真情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是同采访对象贴心、贴感情,心灵交融、情感共鸣。

与会代表在座谈时表示,陈中华把“三贴近”看作新闻工作者的自身需要,他用事实说明,记者的“根”应该深深扎在基层,扎在群众之中。陈中华的新闻作品都是在新闻现场抓来的,都是靠两条腿跑出来的。他超乎常人的付出、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对新闻事业的坚定信念都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

大家在发言中认为,新闻工作者要像陈中华一样“胸怀理想”,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像陈中华一样“心中有爱”,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自觉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抵得住诱惑;新闻工作者要像陈中华一样“脚下有跟”,用踏实勤奋的实践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扎实的采访作风,扎根实际、扎根生活、扎根群众,贯彻“三贴近”原则,将群众作为力量之源。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说,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以陈中华为榜样,坚持党性、服务人民,贯彻“三贴近”原则,在进一步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不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陈中华所在的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负责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部分编辑记者,以及部分新闻院系师生参加了座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陈至立会见韩国国会代表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
    ·贾庆林抵达利马开始访问秘鲁
    ·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微服私访”
    ·贾庆林抵达利马开始对秘鲁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九成行政许可审批被“收编”
    ·立拍卖规矩防司法腐败
    ·家庭月基本用电额不是87千瓦时
    ·中国农业市长云集漳州探讨发展现代农业和城
    ·堵塞安全生产的“致命漏洞”
    ·有希望就不放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