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聂耳 王小玉绘像
1931年就已在音乐艺术中取得成就的聂耳,曾欣喜自豪地写信给母亲:“在上海艺术界中,提起‘聂耳’已经相当多的人知道了,尤其是许多电影刊物常常可以见到‘四只耳朵’的名字(‘聂耳’的繁体字)。妈妈,您应该够开心了吧!”
“四只耳朵”对音乐家聂耳来说善莫大焉,使得聂耳能够谛听八方风雨声。一次他和同伴在风雨中跑上昆明西山,兴奋地说:“听这风声、雨声和琴声交织在一起,多好!我们真应当到风浪中去锻炼自己!”
后来当聂耳听到自己敬爱的老师等革命志士被枪杀的消息后,被激发了爱国热情,置身沉闷政治空气中的聂耳血气动荡,铿锵发誓:“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马赛曲!”
自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年月中的聂耳带着“四只耳朵”深入到贫民区,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臭汗”的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倾听劳工号子深沉的呼声,听到了许多苦难故事,从中感知“生命挣扎”的心曲,他还与苦难报童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悲惨经历,聂耳在日记中写道:“一个群众吼声震荡着我的心灵。”
辄激情喷涌,心神久久为之震撼,整个中国4万万同胞的声音都融入了聂耳心脏跳动的节奏,聂耳将田汉狱中写在香烟盒上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词谱以雄壮的旋律,使之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自己亦是由此增强了披坚执锐战胜艰难的信心。聂耳所创作的一大批记录着中华民族筚路蓝缕时代情境和震撼大众灵魂的歌曲如《码头工人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响彻大江南北,这位“四只耳朵”的音乐家成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代言人。 (丰绍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