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卖掉,价钱可以商量。”2009年2月2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商场附近,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中年男子举着一张写有“转让判决书换救命钱”牌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名叫陈德军,对于他和他的农民工兄弟来说,这份判决书的价值不只是上面标注的42万元,更是他们讨薪十年的辛苦。
然而在最近,讨薪的农民工们非但没有拿到那42万工钱,却反而从欠债者那讨回50万元巨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震惊的不只是陈德军一个人。
十年讨薪路
“那段时间真是走投无路了,没地方住,晚上我们随便找个角落睡。没饭吃,我们就到菜市场捡菜叶子。没水喝,我们挨家挨户去要。夏天去工地打零工,冬天就捡些废品卖。”回想这十年的讨薪生活,45岁的石磊再次哽咽了。
1999年7月,陈德军带着八十多名农民工在一家名为川疆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安排下,为新疆金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乌鲁木齐市康泰工贸有限公司)在乌市二工乡南昌路开发的一项工程提供劳务。
“人工挖7.5米的深坑、背土、打地基、绑钢筋。这些活儿虽然累,但一想着能赚一两万的大钱,我们都干劲十足。”石磊说。
2001年6月,由于缺乏资金,工地被迫停工,而此时,川疆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人文建和项目总负责人新疆金鲁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刘玉虎却已不知去向。
作为工头的陈德军被逼无奈,只得连拼带凑再贴上自己多年的积蓄,先给其中38个家中相对困难的工友垫付了工钱。 [1] [2] [3] [4] [5]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