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11月21日电 (记者王传真、彭勇)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深受影响,也给我国数以万计的企业造成了订单减少、市场萎缩、资金短缺等困难。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家企业都在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是1999年中国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而在深圳举办的国家级展会,至今已经是11届了。在展会现场,一个个自主创新企业,一项项科技创新的成果,一单单成交记录,让人在这个严酷的冬季热血沸腾:高交会正成为中国自主创新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助推器。
为进一步了解高交会的特点、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
记者:金融危机给号称“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办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许勤:每年高交会闭幕之时,就是下一届高交会招组展工作启动之时。去年10月,高交会招组展工作启动时,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大肆蔓延的时候,世界各国受到严重冲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很多企业,特别是西欧和北美的企业,对未来抱着悲观态度,大幅削减广告、会展经费,高交会招组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者:但从最后的统计上看,本届高交会无论是从参展面积、参展项目、参会国家和地区数,还是成交金额,都比上一届高交会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另外,据我们在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本届高交会的气氛很是火爆,观众人潮涌动,成交接连不断,新兴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可谓是在严酷的冬天烧旺了“一把火”。这是什么原因?
许勤:我补充一下统计数据。本届高交会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106个代表团、3023家参展商、15187个项目和1864家投资商参加高交会。与去年和历届相比,本届高交会的参会国家和地区数、论坛演讲嘉宾数、到会外国部长数分别比去年提高23%、11%和57%,创历届高交会新高;参展项目数、组团参展的国家数分别比去年提高8%和70%;成交金额比上届增长7.39%,创历史新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交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次,高交会是一个新兴技术和产业展示、资本市场和高科技“亲密接触”的平台,金融危机发生后,高交会的这一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大家可能都会来此寻找驱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本届高交会在金融危机之下逆势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