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启民同志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2日电(记者范迎春、梁帅)他为石油而来,他为石油而痴。他的一生与新中国的石油事业相伴。
他就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地质师王启民。
1959年9月26日,诞生在祖国东北松辽平原上的大庆油田,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是王启民的22岁生日。1937年9月26日,王启民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市。
1960年春,数万人马从全国各地挺进松辽草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王启民也在这支队伍中,他当时的身份是北京石油学院的实习生。
1961年,大学毕业的王启民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了大庆油田安家落户。
这一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离,西方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发扬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精神,通过3年会战使大庆油田得到了成功开发。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这是王启民当年写下的一副对联,横批是“闯将在此”。
“那个时候,外国人根本不相信我们能把大庆油田‘拿下来’,会战大军靠的一个是拼命的闯劲,一个是科学的态度。”王启民说。
上世纪60年代,“温和注水”是国内外油田普遍采用的开采方式,但是大庆油田的“温和注水”方法遇到了麻烦。注水仅3年,采收率就下降到5%,油田被“水淹”了一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