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范跑跑”有一段时间了,没想到的是,他竟越来越“火”,进了网络,上了电视,真令人大跌眼镜。
就这么一个人,既不是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也不是体育竞技场中的健儿,更不是影视娱乐明星,仅仅因为在地震中弃学生不顾私自逃走,仅仅因为在网上大放厥词,就“一跑走红”,真是奇怪!
还有更奇怪的。据说在网民中间,这个“范跑跑”有一帮铁杆“粉丝”。他们迷恋“范跑跑”是因为他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真小人”。
网民之所以支持他,其实并非真因“范跑跑”是“另类”道德楷模,而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藉此发表“特立独行”言论的窗口、平台。通过对“范跑跑”的肯定评说,他们可以尽情消解传统道德,以“反智”的方式颠覆传统伦理道德,为自己有违道德伦理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支撑。
媒体热捧他,同样也是“心怀鬼胎”。“范跑跑”事件相比抗震救灾英雄来说,积极意义几乎等于零。但为何他却成为媒体“宠儿”呢?这是因为,在媒体眼里,“范跑跑”乃最佳“新闻道具”。通过巧妙的包装,通过多角度的热炒,所有关于“范跑跑”的话题都将引起网民的关注,激起社会的兴趣。这样既能迎合网民中刻意求新猎奇的口味,获得一批忠实受众,又能收获点击率、收视率。如此大好机会,媒体岂能错过?
其实,“范跑跑”们的走红还有更深刻的社会背景。时下的人们,固然需要严肃认真的话题,但他们也需要大量可供调侃、娱乐的对象,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网络平台,更是如此。当网络上出现一个又一个新鲜、刺激、滑稽、另类的热点话题时,他们就有了娱乐的对象。
“范跑跑”是这样,“芙蓉姐姐”也是这样。一个普通女子,因为超级自恋,敢于在网上大胆暴露自己千奇百怪的照片,又敢于在网民的口水、讥讽、嘲笑中“翩翩起舞”,于是便“红”了。 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