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陈江会”签定三协议、发表一共识,俾补阙漏,毕二次“陈江会”未竟之功,宣布将开通两岸定期航班、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致共识,标志着两岸“三通”已经全面实现。
自1979年元旦大陆首倡“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两岸“三通”跨越三十个春夏秋冬,波澜曲折,岁月蹉跎,终于2008年底出现大跃进。其后势如破竹,从“基本实现”至“全面实现”,不过短短四月有余。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之实现,利在两岸、功在当下、造福民族、泽被后世,必将为两岸和平发展,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创造两岸互利双赢,奠下坚实牢固根基。而反观“三通”全面实现之不易途程,思其将释放之澎湃历史张力,也予人启示。启示至少有三:
——大势所趋,不可拂逆。
1949后的30年间,两岸虽呈隔绝态势,然血脉相连,“破冰”的内在冲动从未停歇。30年前,大陆方面审度两岸时势,顺应时代潮流,以充满民族感情的《告台湾同胞书》,率先发出两岸“三通”呼吁,并一以贯之,实乃高瞻远瞩、顺时应人之举。
22年前,台湾宣布开放赴大陆探亲,固然有老兵在内的台胞疾呼力争等动能,也有时任领导人以国家民族为念、顺势而为之功,功在“破冰”。其后,两岸“三通”虽因“戒急用忍”、“台独”势力窒碍而步履蹒跚,然“青山遮不住”,其浩荡大势终如“东流”之水不可逆转。去年,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三通”遂驰步跃进,直至全面实现。
——“九二共识”,互动之基。
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本为当年两会商谈重要成果。两岸“三通”全面实现的历程表明,“九二共识”既是两岸能否良性互动、两会商谈能否取得成效的基础,也是两岸关系能否和平发展的基石。什么时候认同了,什么时候坚持了,“三通”进展的步伐就大就快;什么时候不认同,什么时候不坚持,甚至背离了,“三通”的步伐就小就慢。
去年五月以来,正是因为两岸都认同和坚持“九二共识”,才有了两会商谈的重启,有了三次“陈江会”,有了九项协议的签署和一项共识的发表,有了“三通”的全面实现。若以此为鉴、为范例,持之以恒,不断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必可进一步深化,在共御全球金融危机中收获丰硕成果,在激荡的全球经济大舞台上展现充沛活力。
——求同存异,共创未来。
30年前的《告台湾同胞书》曾明确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两岸“三通”从提出,到局部突破,到基本实现、全面实现的演变昭示: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割不断的两岸同胞亲情,始终是推动“三通”实现的最根本动力。“三通”既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只要两岸的领导人均能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重,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顺乎民意,应乎潮流,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展现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续扩大两岸共同利益,造福惠及两岸广大民众,就必能共同缔造和平发展、稳定双赢的两岸关系,取得像“三通”实现这样两岸互利双赢的重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