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
□目前的CPI指标体系,存在不少缺陷,首先,这个指标体系透明度不够;其次,中国的CPI指数体系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与时俱进上;再次,对居民消费与服务的样本选择数量和过程不合理。
□CPI指标如果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经济生活发生的情况,如果不能与居民的实际消费模式与消费行为的价格变化的趋势一致,那么这样的指标不仅说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且也会影响到市场及政府的各种决策,因此,改革与完善现行的CPI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表示,当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统计,要尽可能消除中国统计的“神秘感”,不断提高中国统计的透明度。在主动披露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的采集汇总过程后,国家统计局又主动邀请媒体,详细介绍了CPI数据采集、汇总的全过程。有媒体报道,当前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调查队系统的3000名价格采集员,在中国550多个县市近5万个调查点,对262个基本分类、6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进行了规格采价的繁复工作。CPI的各项权重,来自对全国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的住户调查结果。也就是说,新局长上任之后,希望对现行的价格统计指标体系进行重大的改革,以便汇集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之信息,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坚实的依据。
因为,近几年来,无论是政府及企业,还是媒体及居民,对CPI都十分关注。只要每月公布月度CPI数据,市场都有不同的解释。对于一个宏观经济指标,为什么会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其重要原因是,从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CPI指数不仅影响到每一个消费者行为,影响着消费者决定花多少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左右着市场经营成本,影响着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决策,影响着社会财富分配与转移,影响着政府决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CPI指标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重要的指标体系,如果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生活实际发生的情况变化,如果不能与居民的实际消费模式与消费行为的价格变化趋势一致,那么说明这样的指标不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且也会影响到市场及政府的各种决策。因此,改革与完善现行的CPI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解释,中国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服务价格的变动指标,人们通常以其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主要根据全国城乡12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相关的资料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约6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运用抽样调查技术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加工整理后计算出来的。
但是,就目前这个CPI指标体系来说,存在不少缺陷。首先,这个指标体系透明度不够。无论是CPI指标资料、信息收集和编制的过程,还是CPI指标的权重等,都应该是十分公开透明的信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透明度十分低。比如说,CPI的权重,在其他任何一国家,这样的资料在该国统计局的网站上都容易获得,但是在中国统计局的网站上则不能够获得,这种数据只能通过公布的数据推算出来。而对于CPI信息收集、编制整理过程,离信息公开更是相差甚远。目前,国家统计局试图通过媒体介绍弥补这种不足同样是不够的。比如说,针对社会对国家统计局CPI指数的质疑,最近一些调查总队一直在向公众解读CPI的采集过程和计算公式,并带着记者与调查员一起进入市场调查。当然,国家统计局这样做,是比过去进步了一点点,至少对社会质疑做了一点反应,但实际上,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从现在社会民众的知识水平、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来看,这样简单介绍并不能够让大家相信其信息透明度在提高。国内民众有权利要求了解更多CPI指数体系的信息,有权利要求CPI指标体系更加的公开、透明、真实。
其次,中国的CPI指数体系缺陷也表现在没有与时俱进上。中国现有的CPI统计样本与体系,大体上还是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但是实际上,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指标体系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观念之下。在现有的情况下,一是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各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权重发生巨大变化。比如,1992年没有房地产市场,居民住房消费基本上由单位分配,因此居住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比重几乎忽略不计。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商品房的出现,居民的住房消费与条件和1992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现行CPI指标就是没有反映出居民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曾有国家统计局的官员说,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我曾批评他们是选择性的“国际惯例接轨”。比如,美国的CPI权重体系不仅是十分公开的,而且对CPI指标的权重每两年就会做出一次重大修改。
中国的居住类消费,在CPI体系中不仅其权重低(美国2006年是42.1%,而中国目前大致13%左右),而且其基数低得离谱!2003—2008年城市居民居住类年消费总额仅为699元、733元、808元、904元、982元、1145元,看上去这个数字每年增长幅度不小(年均增长超过了5%),但实际上,由于基数太低,居住类消费不管如何增长都十分有限。而这样一个居住类消费水平,如果在北京,不足在郊区租一间农民10平方米的房子。居住类包括了房租(购买过房子的人就算虚拟房租,即没有租房也得在统计上计算房租)、建房和装修材料、房贷利率、物业费以及水电、燃料等与住房有关的居民消费,而目前中国CPI指数中的居住类消费指标,根本就没有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及消费模式的变化。还有,食品类消费占居民消费权重达33%以上,但实际上,随着城市生活条件的改善,食品类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是越来越小的。
还有CPI样本的采集点,目前仍然是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但是,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1992年的城市与目前的城市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比如说,当前北京市的城市范围肯定是1992年的城市范围10倍以上了。如果CPI统计样本仅是局限在1992年时点上,这种样本收集不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也根本无法反映城市居民实际消费生活的变化。如果用这样的数据及样本来确定CPI,当然会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
再次,对居民消费与服务的样本选择,我国人口比美国多,消费商品品种也比美国多,但是在消费品与服务样品的选择上则不及美国。美国要对23000多家零售商和87个城市商业机构进行采样。要在市场上收集80000多种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但是,我们的样本看上去是有确定的类项,但不仅数量少,而且在样本信息收集过程中,好像居民是不知情的。我曾经就国内这样的调查与采样问了不少居民,最后的结果只是一家商业银行行长告诉我,他们那里有过调查。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够让CPI样本采集公开透明及广泛化,那么居民对这种样本收集的质疑也就不可避免。
总之,改革现行的CPI体系已经势在必行,而要做到这点,首先是要根据中国完全变化了的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模式,重新确立中国CPI指标的新体系。只有新体系能确立及具有科学性,才能真正反映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把CPI指标体系公开透明化。这种公开透明化,包括了CPI样本的采集过程、计算公式及信息的公开化及透明化,并不是仅仅让几个记者跟着去取样就是公开透明化了。最为关键的是要把CPI权重指标公开化,还有样本的采集及采集过程、CPI编制公式及编制过程等都应该是十分公开透明的。另外,必须确立相应的制度,以保证CPI指标体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的变化定期调整。这就是市场所需要的CPI指标体系。让CPI指标体系更加公开透明,才能让CPI指标真正成为反映居民实际消费生活的真实信息。 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免费咨询注册香港公司:www.hkatreg.net.cn,香港公司注册www.hongk1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