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2) |
2009-07-06
|
|
特别要看到,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人们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这场危机的根源,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这场危机正在世界范围引发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争论,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认同。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握正确方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服务。
第一,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要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要紧紧围绕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三是要紧密联系我们党的历史,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和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理论研究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向基层、走进群众,不断推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大力加强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为党和政府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言献策。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期而遇,新的挑战与既有矛盾相互交织,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基本态势、演变过程和长期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变挑战为机遇、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研究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如何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如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问题,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中的建设性作用,研究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推动形成有利于我国改革发展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第三,积极开展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深入研究阐释这些经验,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一是要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的伟大历程,研究阐释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研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要围绕党的十七大概括的改革开放30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研究阐释我们党开拓改革开放道路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研究阐释改革开放如何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阐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三是要把研究历史进程、历史经验同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同研究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结合起来,同研究阐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着力推进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研究阐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引导人们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要围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研究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着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是要围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入研究如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四是要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深入研究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是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要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研究如何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五,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不断增强全社会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深化认识。一是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提炼,不断用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来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之中,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创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以及制度建设、社会管理之中,使之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当前,要重点回答好“六个为什么”,既讲清楚“必须坚持什么”,更讲清楚“不能搞什么”,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六,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工程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工程实施5年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有力推动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力团结和凝聚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目前工程已经进入出成果的关键阶段,要紧紧围绕中央批准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工程各项工作。一是要精心做好工程教材编写工作。要加强组织协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教材编写审议进度,组织好教材出版、使用和宣传工作,把工程教材作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定教材,在全国高校统一使用。二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教材,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三是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尽快推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理论工作者和党政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文本。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工程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教材编写、国情调研、研修培训等活动,努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后备人才。要把工程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的桥梁和纽带,吸引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工程。 三、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水平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金总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基金项目设置不断拓展,形成了以重大项目、年度项目、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后期项目为内容的项目资助体系;评审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果鉴定结项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成果宣传推介工作扎实有效,许多成果被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总的看,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把握导向。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示范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唱响主旋律,牢牢占领哲学社会科学主阵地。在制定项目规划时,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确定研究项目时,要加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资助力度;在验收项目成果时,要把是否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首要标准。
第二,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重点放在资助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着力推出有广泛影响的重大成果。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大力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长远影响的研究项目,更好地发挥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研究项目,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发展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推动工程与社科基金项目深度融合,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