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通区坚持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NongYe],用先进的发展[FaZhan]理念引领农业[NongYe],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NongYe],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FaZhan]农业[NongYe],这些做法与现代农业[NongYe]发展[FaZhan]思路不谋而合,并使大通农业[NongYe]步入了良性发展[FaZhan]轨道。 dedecms.com “特产+基地[JiDi]”规模发展[FaZhan] dedecms.com 大通区紧紧围绕农业[NongYe]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切实把推动土地流转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强化引导,注重规范,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了较好的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NongYe]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FaZhan]的步伐。 本文来自织梦 孔店乡从2008年开始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土地流转建设草莓示范区,对涉及到6个村民小组、300多户农民的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现示范区面积已达3000亩。通过集中土地流转,使种植户的草莓生产集中连片,不仅有利于种植户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而且有利于形成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现已吸纳种植户150户,户均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土地流转增加了流转户土地收益,让近200个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按照现有的种植条件,农民净收入比流转前增加了30%以上。这个区还利用退建后的洛河洼肥沃土地,打造万亩设施型特色蔬菜基地[JiDi]。同时利用洛河洼的土地规整项目,实施退建区“六纵三横”道路工程,并对基地[JiDi]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大棚实行分户管理,生产的产品实行统一销售,并从山东寿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常年进行技术指导。目前,该基地[JiDi]已建成1000亩示范区,洛河洼行蓄洪区也将逐步成为全市人民的“菜篮子”。 dedecms.com “农户+合作社”重点推进 copyright dedecms “过去,一家一户散养既不能形成规模促进农民增收,也没有统一的排放管理。现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起来了,农民增收了,市场销路也不愁了。”大通区上窑镇养殖专业合作社业主李克方说。 copyright dedecms 近年来,大通区因地制宜引导、帮助农民向市场靠拢,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这个区不断建立健全农业[NongYe]协会组织网络建设,发展[FaZhan]壮大农村各类经济协会,把组织网络、服务网络延伸到每个村,直接面对各类经济协会和农户。先后投资500万元在50个行政村建立了农业[NongYe]远程教育系统,传递农业[NongYe]科技知识和致富项目。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特点,大力创办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扶持农民自办、联办具有当地特色的专业协会,使其成为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载体,成为发展[FaZhan]特色经济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区由农业[NongYe]协会发展[FaZhan]带动起来的“农”字号大中小企业23家,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2个。着力组织跨乡镇、跨县区的专业协会,使之成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依托力量。同时这个区还依托龙头企业和经纪人,打造连接市内外市场的信息网络,扩大农产品的销路,增加农民收入。该区各乡镇主导产业依靠协会的“磁场效应”,形成了集约化经营思路。各产业协会引导农民发展[FaZhan]禽畜、果林、水产养殖及蛋鸡、奶牛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乡乡镇镇挖潜力,村村户户创特色的发展[FaZhan]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龙头+示范”促农增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梅玲牧业2007年以租赁土地的方式建设奶牛场,并以“公司+基地[JiDi]+农户“的模式经营。企业现已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奶牛饲养基地[JiDi],农户出资购置奶牛交给基地[JiDi]统一饲养,基地[JiDi]采用“人畜分离、科学饲养、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收购”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户奶牛养殖的风险。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农村20多户农民饲养奶牛,户均在基地[JiDi]拥有奶牛20头,每头奶牛年产奶收益1.8万多元,每头奶牛年净收益5000多元,饲养户户均收入达10万元左右。 织梦好,好织梦 在发展[FaZhan]现代农业[NongYe]中,大通区进一步制定扶持农业[NongYe]龙头企业发展[FaZhan]的优惠政策,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NongYe]向产业化方向发展[FaZhan]。用现代发展[FaZhan]理念引领农业[NongYe],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基地[JiDi]+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大力发展[FaZhan]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农业[NongYe]的综合效益。九龙岗两个奶牛示范园入园奶牛1400多头。洛河、上窑、孔店70多户优质蛋鸡饲养规模达到60多万只。刘郢、林巷、淮南农场建成200多亩规模食用菌示范场。孔店、上窑、九龙岗三个千亩果园形成规模。蔡城塘、高塘湖养殖效益显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村30多个,带动“一村一品”生产农户1200多户。 织梦好,好织梦 “循环+产业”改善环境 本文来自织梦 在发展[FaZhan]现代农业[NongYe]过程中,大通区把发展[FaZhan]循环农业[NongYe]当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来抓,真正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在政策措施上采取有利于农业[NongYe]循环经济发展[FaZhan]的政策取向,大力推进农业[NongYe]生产的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通过制订循环农业[NongYe]发展[FaZhan]规划,采取宣传发动、技术培训、典型示范等措施,营造发展[FaZhan]循环农业[NongYe]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发展[FaZhan]循环农业[NongYe]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优化整合现有的“牛—肥—菇”、“猪—沼—果”、“猪—沼—鱼虾”等生产模式,培育和完善农业[NongYe]产业链,逐步使循环农业[NongYe]走上规范化、规模化、基地[JiDi]化、专业化的发展[FaZhan]道路。尽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损耗,化废为宝,实现农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发展[FaZhan]循环农业[NongYe]真正落到了实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07年开始,大通区规划1000亩土地,兴建食用菌种植基地[JiDi]。基地[JiDi]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无公害高档食用菌生产、食用菌菌种开发、市场营销为主体。三年来,该基地[JiDi]已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面积达到300余亩,拥有混菇棚200座,生产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年产双孢菇210多万公斤,年产值1500多万元,实现年利润800多万元,年处理秸秆5000吨,年处理干牛粪4000吨,年生产有机肥约1.5万吨,带动周边农户近2000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淮南报业新闻网—通讯员 宗承灏) copyright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