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畦麦苗都长得青青翠翠,从近往远看,平整得像一块绿色的毛毯,看不出干旱的影响。 4月29日,记者来到蒙城县、涡阳县的小麦[XiaoMai]主产区,眼前是整齐划一的田间道,一望无际的麦田,正在灌溉的农民[NongMin]微笑着向记者打着招呼:“今年小麦[XiaoMai]不会因旱情而减产。”说这话的人名叫范勤星,是蒙城县富马村人。记者奇怪,难道他比别人有诀窍,不怕干旱? 本文来自织梦
富马村位于国家级投资的蒙城县范集土地[TuDi]整理[ZhengLi]项目[XiangMu]区内,去年5月区内土地[TuDi]全部完成了整理[ZhengLi],沟沟壑壑没有了,荒塘废岭不见了,成片的坟地也被迁走,取而代之的是成块状相连的田地,比过去还多出200多亩。走在范集项目[XiangMu]区,远近十余座白色涵管桥连接着生产道与农田,一条沟渠从涵管桥流过,田边一角,是带有编号的机井。范勤星所在的村,每60亩就有一口新挖的机井,每口井配有喷灌设备。 “涵桥和机井,就是农民[NongMin]不怕干旱的诀窍。 ”范勤星说,要不是土地[TuDi]整治带来的水利[ShuiLi]设施建设,仅靠过去快要干涸的几口老机井,今年种粮食怕要遇到大麻烦。 copyright dedecms
“农业要丰收,水利[ShuiLi]是关键,我们进行土地[TuDi]整治,不仅要增加可垦地,更要保证水利[ShuiLi]设施投入。”亳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说,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小麦[XiaoMai]主产区,保证水利[ShuiLi]才能保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民[NongMin]的种粮积极性才会高。 内容来自dedecms
“浇了灌浆水,午季麦仁肥。”涡阳县公吉寺镇龚楼村支书龚保真,正与村民一起给麦田浇水,他一边非常仔细地拉着水管,一边对村民说,小麦[XiaoMai]抽穗后麦秆很脆,直接喷水会造成麦秆折断,要向根部浇灌。 “现在正是小麦[XiaoMai]上浆期,浇最后一次灌浆水很重要,午季能否丰收,就要看上得浆厚不厚。 ”龚保真说,以前浇灌靠运气,谁家的田离水源近谁占便宜,离水源远的田块浇灌费用就高,现在新打50眼机井实现了全覆盖,一个人浇12亩土地[TuDi],不慌不忙4天就能浇一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走在项目[XiangMu]区的田间,印象中的泥巴小路变成了水泥路、石子路,足足4米宽。 “这不是村村通,而是土地[TuDi]整治中的道路工程。”蒙城县国土资源局土地[TuDi]整治中心王万成说,区内道路硬化成网,使抗旱送油车、田间操作机械能够通达所有田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织梦好,好织梦
“去年亩产900斤,今年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亩产不减少还能增加呢,约有百斤。 ”项目[XiangMu]区内的种粮大户们说,不花群众一分钱,政府打井通渠修路,还及时把整理[ZhengLi]后的土地[TuDi]分包耕种,增加了农民[NongMin]收入,更鼓足了今夏丰收的信心。 dedecms.com
据了解,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标准,亳州全市目前投资2.53亿元的12个土地[TuDi]整理[ZhengLi]项目[XiangMu],完成土地[TuDi]平整量383.46万立方米,新增耕地面积9329.27亩,开挖各种沟渠391.46千米,修建各种涵桥、农用桥1783座,新挖机井1405眼,铺设农用道路共497.82千米,平坟1.65万座。同时,还全面启动了建设总规模37.19万亩、总投资6.59亿元的4个重大工程项目[XiangMu]和示范建设项目[XiangMu]。各种项目[XiangMu]在连续抗旱中造福群众,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做到了一次投入、长久受益。(武长鹏) dedecm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