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半,合肥市首次遗体[YiTi](器官)捐献[JuanXian]协调员座谈会在东七里街道恒通社区召开。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70多人的遗体[YiTi](器官)捐献[JuanXian]协调员队伍。这些协调员们不仅已经立下捐献[JuanXian]志愿,还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宣传动员身边的亲友们加入。而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本文来自织梦
“我们都生于自然,最后还要回归自然,能在死后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不是一件值得自己安慰的事情吗?”面对参会的30多名“志友”(已经办理登记的遗体[YiTi]捐献[JuanXian]志愿者),家住东七里街道的丁立长老人笑着说道,笑容显得坦然而自豪。 copyright dedecms
今年76岁的丁老,是合肥市最早的一批遗体[YiTi]捐献[JuanXian]志愿者之一。丁老告诉记者,他1956年在上海参军时,就听到在医科大学学医的同志介绍了当时我国医学研究和医疗方面遗体[YiTi]来源匮乏的情况。1990年左右,丁老退休后再次想到此事时,便毅然决定捐献[JuanXian]自己的遗体[YiTi]。可是,由于当时安徽省遗体[YiTi]捐献[JuanXian]中心尚未挂牌成立,丁老经过多方奔走,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遗体[YiTi]接受部门。后来,还是在民政和红十字会等部门工作人员引导和帮助下,他找到即将挂牌成立的安徽遗体[YiTi]捐献[JuanXian]中心安医大接受站,这才终于完成这个心愿。 copyright dedecms
除了捐献[JuanXian]自己,丁老还一直积极宣传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志愿捐献[JuanXian]。这么多年来,在丁老的动员下,他的10多名同事和亲友都成了遗体[YiTi]捐献[JuanXian]的志愿者。 本文来自织梦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YiTi](器官)捐献[JuanXian]安徽省医科大学接受站是安徽省仅有的3个遗体[YiTi](器官)接受站点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从1972年开始,该站就在全国率先开展遗体[YiTi]捐献[JuanXian]工作,并接受了第一例遗体[YiTi]捐献[JuanXian]者。2002年开始,该站又增加了器官捐献[JuanXian]的工作。安医大接受站负责人付杰本人也是一名遗体[YiTi]捐献[JuanXian]志愿者,他向记者介绍,截至今年4月,安医大接受站仅接受了700名捐献[JuanXian]者登记,已经成功实现捐献[JuanXian]100例。 本文来自织梦
“推动我们的遗体[YiTi]捐献[JuanXian]事业,除了有关部门的各种宣传和工作外,还特别需要各种志愿者将这项事业宣传到广大的社区中!”付杰介绍,目前,合肥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70多人的遗体[YiTi](器官)捐献[JuanXian]协调员队伍。今天上午,有30多人参加座谈会。“许多人由于工作的关系,今天没能来。” dedecms.com
“我们合肥市的遗体[YiTi](器官)捐献[JuanXian]主要来源于群众自发和协调员的宣传动员。在我们已经实现的捐赠和志愿者中,有一大半来源于协调员的义务性宣传和动员!”这些协调员不仅自己是遗体[YiTi]捐献[JuanXian]的志愿者,还利用一切机会,向亲朋好友和自己身边的社区居民宣传动员,“而这些,都是没有任何回报的!他们的行为是无私而纯粹的!”(王志红 记者李后祥/文 马启兵/图) 织梦好,好织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