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中国特色实践论坛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内地成为澳门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
2010-01-14

  截至2009年,内地已是澳门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澳门是内地居民出境游的第二大目的地。

 

  过去的一年,澳门经济继续保持发展,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2009年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2009年澳门财政盈余可望超过100亿澳门元,澳门特区财政加上储备基金总和累计近1000亿澳门元。

 

  2008年底,为帮助澳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在《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项下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澳门的开放;加强内地与澳门金融合作;加强基础设施衔接;推进澳门与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及时调高出口退税、简化相关审批手续、放宽加工贸易政策、便利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稳定出口等措施,缓解澳资在内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全力保障对澳门商品及粮食安全稳定供应等。

 

  为促进澳门经济社会长久健康发展,2009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上,刚刚宣誓就职的第三届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在未来的5年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积极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为资源有限、人才匮乏的澳门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催生出新的增长点。

 

  谈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年逾八旬的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许世元说,为了使澳门的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政策支持下,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实施,如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有力推进、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实施、珠澳跨境工业区的设立、港珠澳大桥动工、澳门填海造地获批等,所有这些,都为澳门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注入了活力,拓展了空间,有力地促进了与内地经济融合,推动两地经贸合作关系朝着更高层次、更全面、更紧密的阶段发展,也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适度多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3年以来,通过签署CEPA及6个补充协议,内地对澳门在41个领域共采取237项优惠措施,对原产于澳门的产品全面实施零关税,使两地经济融合不断加深,澳门经济发展实现了飞跃。

 

  据海关统计,在货物贸易方面,2009年1月至10月,CEPA项下内地进口澳门零关税货物301.53万美元,关税优惠232.53万元人民币。内地累计进口澳门CEPA项下受惠货物值1035.22万美元,关税优惠额765.81万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10月底,澳门经济局共发出741张“零关税原产地证书”,其中使用证书的总出口额8643万澳门元。在服务业方面,截至2009年10月底,澳门经济局核发367张“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主要涉及货代、运输、仓储、物流、电信、会议服务和展览服务。在金融领域方面,在澳门共有17家银行与清算行签订了清算协议,其中14家已开办人民币业务。截至2009年10月底,澳门人民币存款总额达17.7亿元。

 

  到2009年,内地已是澳门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内地与澳门互为第三大对外投资来源地,澳门成为内地居民出境游的第二大目的地。

     相关链接
    ·澳门卢家大屋展演内地文化遗产精彩不断 推
    ·澳门·浙江周活动——仕达枕把健康理念带给
    ·澳门特区政府斥千万助开办企业聘用残疾人
    ·澳门何厚铧堂兄斥资一点五亿广西建高校 培
    ·澳门周五将出现“带食日落”奇特现象 南西
    ·澳门经济现回暖趋势 居民游客消费气氛日渐
    ·澳门将在京举行“活力澳门推广周” 首次大
    ·澳门将新增三条珠三角海上客运航线 为旅客
    ·澳门耗时五年打造的全球最大水上汇演《水舞
    ·金融海啸后澳门经济转轨 2010年楼价料成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