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对话首都》第八期邀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处长蔡宝军、北京市平原造林办公室处长杨振君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解读如何向市民兑现“绿色承诺”。图为访谈现场。新华网 陈竞超
内容提要:2012年2月28日14:30,《对话首都》第八期邀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处长蔡宝军、北京市平原造林办公室处长杨振君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解读如何向市民兑现“绿色承诺”。
[主持人]正如您刚才所说的,现在这20万亩的平原造林可以说是全北京甚至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您刚才说到老百姓有这种切身的感受,我们讲造林、防风固沙很多年了,但是可能距离我们的生活环境却不是那么近。而您刚才讲到这20万亩和我们更加接近,所以很多网友都很关心这20万亩是怎么布局的?它是怎么走近我们身边的?
[蔡宝军]森林或者说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是人类生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是专家说的。应该说人从自然森林中走出,要回归自然,从生理、心理上这都是必然的需求。 北京市的绿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与北京的发展以及与市民的期盼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也要加大力度。
这次可以说是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从城市今后的发展和市民的需求来考虑的。 这20万亩地我们也做了一个规划,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大的空间布局“两轴两带多中心”,生态结构是“两带三水九楔”,根据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还有“十二五”规划纲要绿地系统规划,综合专家意见,最后提出了“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布局。这里面主题还是在六环到五环之间这块,大体上的布局“两环”指的是五环、六环;“三带”是平原地区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九楔”是从城市延伸到周边省份形成一个绿色廊道,来进行空气和生物流动,能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多廊”是通往外埠的主要公路、铁路、河流为干道进行加宽加厚。 再一个就是要在林地中如何使城市和郊区连通起来,我们由此提出了健康绿道,城市到郊区可以通过步行或者是骑自行车到林中休闲,我们要打造这种慢行系统,从而真正发挥它为生态、经济乃至社会服务的作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