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做主”又往前走了一步——选举法修改后的第一批人民代表将在2013年选举产生,这将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一人一票,“同票同权”。此前,每选出一名人大代表,需要的农村人口大约是城市人口的4到8倍。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徐华东形容,户籍对于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篱笆和隔离带去掉了。
在做客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图网联合举办的两会直播间时,徐华东解释说,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农村文盲率较高,使得农民参政议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参政意识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大代表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让各阶层人民都能选出代表表达诉求,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
因此,徐华东认为,此举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顺应了人民对治理国家、参与政治的“越来越强烈”的愿望。
全国人大还宣布,在下一届代表里,将出现更多的农民工的身影,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将下降。
对于中国目前超过2.5亿、并且不断流动的农民工来说,怎样实现参政议政,历来十分引人关注。最早的3位农民工代表在2008年产生,而在他们获得城镇户口之后,有人质疑,他们能不能代表农民工群体。
对于这个问题,徐华东说,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一位从河南到北京打工多年并已安家的农民工,虽然户口还在原籍,但他更关心自己在北京如何生存,更愿意代表在北京的外地务工群体说话。他可能早已不知老家的村主任是谁,让这样的人还去表达户籍地农民的诉求,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务工农民相对分散,工作变动频繁,在城市里未必有固定住所,这将给人大代表的选举带来挑战。徐华东认为,这些人如何组织,是个难点。但他表示,虽然这个群体“像跳蚤一样不停地跳”,但他们更换住所的几率比跳槽的几率要低,既然办理了暂住证等手续,那么可以在所在的社区参加选举。同乡会、商会等新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又将他们以另外的形式组织起来,可以考虑如何通过网格化管理,保证他们参与政治生活。
他说,代表结构和选举的变化,是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同时也将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使得社会管理适应性更强、包容性更强。
在济南,徐华东认识一位安徽来的修鞋匠。修鞋匠的孩子也在济南上学,直至考取了南京大学。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修鞋匠特别高兴,对顾客说:“我一定给你好好修,我在这儿呆不长了,我就要跟着儿子走了。”
没想到,修鞋匠去了3个月以后,又回到了济南。他告诉徐华东,自己在那里不适应,在济南有熟悉的人,有安全感。他很快办理了临时居住证和营业执照,租了一间门脸房,并到社区居委会登了记,打算留下不走了。
从修鞋匠身上,徐华东意识到,农民工不光谋求生存条件,还谋求安全的环境,这就要求政府为他们提供这些条件。
有人认为,农民代表未必能在全国人大这样的平台上表达好自己诉求,而现有的人大代表中,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都不乏积极为基层代言的人士。对此,徐华东认为,农民也许不善表达,但他们更接地气,发言更有针对性。“他也许开7天会,就说两句话——但那两句话是他最想说的。”
而他要是开会不讲话,“回去有人要问他,咱水的事儿你说了吗?”徐华东打比方说,譬如国家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如果一斤粮食涨了2分钱,有的农民就会找人大代表,托他到会上说说,柴油涨了几分,化肥涨了几分,水价涨了几分。
徐华东代表在农村和工厂都生活过。当了市领导之后,他到基层走访,发现在正式场合,人们讲得比较客气,但私下走走,就会有人找他,“有件事我要跟你说说”。他认为,只要千百万人把每个人的意愿都表达出来,就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有人认为中国的老百姓还不适合讲民主,对于这种声音,徐华东说:“讲这种话的人对中国的基层,特别是对中国改革以后的基层不是很了解。”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