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于立霄) 北京“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23日宣布启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文物修缮工程。市文物局官员表示,本次工程将整体保护旧城内古建筑,恢复明清时期京城“凸”字形的历史轮廓,以彰显古都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
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文物保护迎来建国以来最好时期,从今年开始,北京每年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从1.5亿元增加至10亿元,这10亿元相当于中国各省市文物财政拨款的总和,资金投入力度历史空前。
此次最大规模修缮,将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郭、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
古城北京,最明显的历史印痕是“凸”字形的城廓和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都风貌的修复,在内城将从城廓和中轴线做起。今年启动北京城城墙遗迹、永定门瓮城及箭楼、北京内城西南角楼、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重要节点景观修复工程,形成内、外城的整体景观,恢复北京古都风貌和历史格局走向。
孔繁峙介绍说,今年北京将启动复建左安门外城东南角楼,而右安门外城西南角楼因存在交通、水电线路等问题,重建难度较大,该建筑将在左安门角楼建成后逐步恢复。这两个角楼的复建完成,将最终形成左安门、右安门相互对称的历史格局。
“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将围绕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六大遗址、中轴线、大运河等进行修缮和保护,具体包括了颐和园德和园,天坛北神厨和北宰牲亭,北海万佛楼、静心斋、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八达岭未开放段,以及十三陵悼陵、裕陵等重点保护工程。
针对北京文物保护出现的问题,孔繁峙直言,这么多年,北京在名城保护方面效果并不突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的城墙拆了,京城的重要标志随之消失。2004年北京提出名城保护规划,但是,旧城内的古建筑越来越少,而新建筑不断增多,名城建筑风貌的区域变得不很清晰。
孔繁峙表示,此次“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的启动,可进一步推动名城保护的效果,让消失的城楼等历史遗迹复建,用实物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反映历史名城的文化载体。
谈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孔繁峙说,北京作为历史名城要保护也要发展,但是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始终存在,新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威胁巨大。他呼吁:“要尽量减少旧城内的开发建设,不要拆旧的、建新的”,保护好明代形成的历史院落,保护好北京古都的历史风貌。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