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泉州:住宅专项维修金拟统一由业主交纳
2009-04-30
  N本报记者 曾小琴  关注理由   涉及千家万户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存、使用、监督等将有规可循。昨日,泉州市房管局发布消息,《泉州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出炉。   目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开发商缴交,或根据合同约定由业主交纳两种方式,征求意见稿规定,今后维修资金统一由业主缴纳,属业主所有;如是公有住房售房单位缴存,则属于售房单位所有。其代管单位应定期向业主公布,接受业主咨询,并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未缴纳专项维修资金的业主应补交。业主未缴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房管部门不予办理产权以及转让、抵押等手续。   5月8日前,您可通过发送邮件、传真、邮寄三种渠道对该项规定提建议。邮箱:,传真:22178913,或邮寄至泉州市房管局开发科收。  怎么收?   正式签收领取钥匙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足额存入专项维修资金专户;收费标准各自不同。  签收领钥匙前交费   征求意见稿指出,泉州市行政区域内商品住宅(含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售后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缴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管理规定。拆迁安置中实行产权调换的房屋、危改、回迁房,单位集资建房,参照商品住宅的标准执行。   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房屋买卖双方合同约定的除外),购房人与开发建设单位完成验房,正式签收领取钥匙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足额存入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开发建设单位凭购房人缴存资金凭证交付房屋。   尚未缴交及尚未出售的,建设单位在办理产权初始登记申请前,应当代垫交,并在房屋交付使用时,根据交款凭证向购房者收取。未交清首期应归集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地产主管部门暂缓办理该项目登记手续。业主未缴交首期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地产主管部门不予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书。  收费标准各自不同   公有住房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业主和售房单位共同缴存。具体标准是,业主按房改成本价的2%数额缴存,售房单位按多层住宅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售房款的30%,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存时间为售房单位在收到售房款之日起30日内。   尚未建立专项维修资金的商品住宅小区应补建,由业主大会决定,采用一次性补建首期费用,其标准按本规定执行;非一次性补建的,可分期或按月在收取物业管理费时兼收,其标准由业主大会决定。涉及公房售后的补建,售房单位应按规从售房款补拨20%作为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补交部分由业主大会决定。  怎么用?   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同部位、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其使用应公开透明,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申请使用分3种情况   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同部位、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其使用应公开透明,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申请分三种情况。小区成立业委会且有物业服务企业的,全体业主共有设备设施的维修、更新、改造费用,由物业方提出使用计划,经业委会通过后报送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如是部分业主共有,或全部共有部分,但有物业服务企业而未成立业主大会,或未实施物业管理但有房屋管理单位的住房的,由物业服务企业或者房屋管理单位提出使用计划,需经具有共有关系的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户)数2/3以上的业主书面同意。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