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福建省财政“三农”支出163.18亿元 |
2009-04-30 |
|
政府财政投入的加大是促进经济发展、引导社会投资的重要手段。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到目前,这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成效怎样?请看本报记者在“迎难而上看海西”的主题下,对此进行深度采访和系列解读——
近来,在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福安茶农纷纷成立茶叶合作社,目前全市35家合作社中,有25家是去年11月以来成立的,还有5家正在申办注册。茶农通过连片合作以获财政补助,进而大规模实施品种改良和生态茶园建设。
“以前,免费发放新品苗种,茶农还不要,有的还故意把种下的苗砍掉。如今,我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前来购苗的茶农踩平了。”福安市茶业局干部林鸿说。据悉,福安在去年改良茶树新品种1万亩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改良1万亩。
据省财政厅有关人士介绍,多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中央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文件精神,省市各级财政积极建立健全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财政增收优先用于农业,并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去年,省财政“三农”支出163.18亿元,同比增长25.3%,今年,财政“三农”支出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排20.6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2.8亿元,支持水库及海堤修复加固工程建设;安排2.7亿元,支持农村路网拓展工程等。
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安排粮食风险金及粮库建设资金5.42亿元,比去年增加3.05亿元;安排2.67亿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茶业、渔业、竹业和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安排0.98亿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安排0.91亿元,支持动植物防疫等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等。
在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方面,安排1.82亿元,扶持6万名贫困群众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安排1.73亿元,支持“家园清洁”及农村饮用水保护等;安排0.8亿元,实施年百所农村敬老院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
在支持“三农”发展机制创新方面,安排0.83亿元,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投入;安排2.56亿元,基本完成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安排农村信用社风险金0.2亿元,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等。
福建省各级财政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扩内需、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各项工作正产生积极成效。
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海堤强化加固工程省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1.23亿元,配套中央国债资金9980万元,对115.2公里海堤进行加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央国债下达我省1.12亿元,省财政按项目投资规定比例已下达全部配套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国债已下达我省项目资金1.55亿元,支持解决8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省财政按人均综合投资的20%标准进行配套。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中央下达我省建设任务70万亩,目前中央和省级资金8750万元已全部下达。全省共有22个县的212个乡镇兽医站被列入新增投资建设计划,省财政厅已于年前追加资金用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各级财政按每口1500元、服务站每站2万元的补助标准,对全省5.5万口户用、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500个乡村沼气服务站建设进行投资补助。
与此同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也得到及时有效落实。今年,我省继续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早稻按每亩10元、中晚稻15元补贴;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政策;继续扩大水稻种植保险范围,从去年10个县扩大到25个粮食主产县,并增加病虫害保险责任……
全省农村、农业、农民不仅从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扩内需、促发展政策措施中树立了发展信心,而且还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记者 赖文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