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西:一个世界级石化基地呼之欲出 |
2009-04-30 |
|
核心提示
最近一个月来,泉州的石化产业喜事不断。先是在我国最新出炉的石化行业振兴规划中,泉州被纳入我国九大炼油基地,福建炼化1200万吨炼油扩建和80万吨乙烯工程、福建炼化70万吨对二甲苯、福建石狮60万吨PTA等3个项目,被列入规划“要抓好的20项重大工程”,而后又传出福炼一体化1200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有望今年5月投产的消息。
一个个石化大项目在我省落地,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基地呼之欲出。
泉港石化产值明年将破千亿
在泉州的海峡体育中心对面,一幢十多层的大楼即将封顶。这幢毫不显眼的大楼有一个显赫的身份:福炼一体化总部,年产值600多亿元的石化航母的“大脑”。据了解,福炼一体化的1200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有望在今年5月投产,这标志福炼一期项目正式收官。
泉州市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碧玉介绍,在1200万吨炼油项目的投产之前,受产能所限,福炼下游产业一直未能获得充足的原料供应,福炼下游的多个项目进展缓慢。
不过,随着1200万吨炼油项目的投产,这一问题已经得到缓解。在这一利好消息的带动下,今年3月初,泉港区的1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多个项目正是承接联合石化公司炼油项目而来。
“之前很多项目想进来,但因为产业政策和融资问题的影响,一直没办法落地。”庄碧玉认为,被列入产业振兴规划后,国家在政策上会有所倾斜,审批和融资难度都会相应降低,很多项目会加快落地。“今年泉港区将有大动作”。
借着这股东风,泉港也加快了招商的步伐。“现在我们已经在跟台湾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接洽,落地的可能性很大。”泉港区外经局国际招商部负责人钟云峰告诉记者,一旦这个项目成功落地,泉港就不仅仅是一个炼油基地,还将形成一个世界级的橡胶生产基地。
而根据泉港区的预期,随着福炼1200万吨项目的投产,至2010年,泉港区的石化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这个数字在2007年还仅仅不到200个亿。
整体承接台湾石化产业链
从区位来看,泉州石化产品本身就有发展的大空间。泉州市发改委去年下半年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泉州已经成为东南沿海大型石化基地之一,可辐射粤东北、浙南和江西。
北上,泉州的石化产品可以供给浙南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城市;南下,可以到达潮汕;向西,尽管地理上有戴云山脉和武夷山脉的阻隔,但是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的逐步完善,福建具备了辐射内陆的基础条件;而往东,就是台湾。
如今,台湾正是泉州石化产业极力突破的对象。在去年6月19日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上,台湾石化公会与泉港区达成了在泉港建设台湾石化专区的意向。
这种产业链整体转移的合作模式,也创造了两岸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据泉港区外经贸局局长庄一鸣介绍,台湾还未有整个产业链转移至泉州的先例,台湾石化专区的进入,将为泉州承接台湾整个产业链的集体转移提供不少经验。
民间资本涌向石化产业群
今后,随着一个个重量级项目的投产,福建的石化产业最终将成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
这个庞大的石化产业群,并非仅仅是国企和台资之间的“二人转”,民间资本同样在其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傅水法就是石化产业里的一个淘金客,在2007年之前,傅水法的企业还只是一个传统的服装生产商,而随着泉州石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傅水法斥资两个多亿办起了自己的石化企业,专门为化纤企业生产原料。
如今,像傅水法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已经越来越多。
据钟云峰介绍,因为泉州市是一个纺织服装产业非常发达的地区,原本就对石化产品有着强大的需求,而面对家门口崛起的石化产业,大量的民间资本开始涌向石化产业。“几乎每个月都有泉州本土民营企业家来我们这边洽谈项目。”
□相关新闻
台媒聚焦海西石化
N本报驻台记者 之光
本报台北专电 海西经济区在全国两会受到高度关注,也吸引台湾媒体的眼球。作为海西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业,成为台媒报道的热点。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周联清代表呼吁,中央应优先支持台商在福建投资石化、冶金、船舶等重大项目。台媒对此立即予以报道。
台媒的报道称,台湾石化公会将在泉州投资兴建“台湾石化专区”,发展轻油裂解、石化下游及衍生产品。石化公会为此已经在泉港区设立代表处,负责协调及处理相关事宜。除了台湾石化公会、台塑钢厂、长荣造船厂外,烨联钢铁也有意到福建投资设厂。
台媒指出,今年石化业面临挑战,台湾石化产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以大陆居高。泉港区是海西石化主导产业的龙头基地。其中,石化工业园区总面积24.5平方公里,石化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在全省石化产业占据了龙头地位。 (记者 王芳 陈惠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