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政谋发展 建言促先行--访在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2009-04-30 |
|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在阳春三月的北京如期召开。
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在举国上下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变化之际、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功实践5周年之时召开的一次盛会。赴京履职前夕,福建代表团的代表们都做了哪些精心准备?大家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最想在此次会上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在闽代表。
“应对挑战我们有信心!”
“今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年。今天下午听了省政府领导为我们作的省情介绍,信心倍增。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困难,逆势而上!”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明代表快人快语,直奔主题。
他告诉记者,此前两个多月时间里,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他已经做过多次基层调查,了解到许多颇有针对性的问题,整理出了10多份建议和议案。大会期间,他将围绕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强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司法保障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他说,海西5年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打下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今,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但海西发展的整个基本面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有效应对、共渡难关,按照“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部署,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民生问题我们最关注!”
章联生代表来自“闽西第一村”——龙岩市新罗区西安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农民代表,他最关注的话题离不开“三农”、离不开民生。代表们在榕集中学习期间,他抓紧点滴时间,与其他代表充分沟通交流,不断完善润色此次为大会精心准备的8件议案和22件建议。
“海西建设5年,我省推出了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和免征农业税、农村低保、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诸多率先之举,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是福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但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也永无止境!”
章联生说,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农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是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回农村,无法就业,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减少了农民收入。针对这些问题,此次大会上,他将建议国家出台进一步扶持农民增收和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并呼吁继续提高农村低保人员补贴标准,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返乡农民创造就业门路等等。
“先行区建设我们要贡献力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海西建设中的一分子,我们同样深感重任在肩。我们既要站在全国看海西,也要站在海西看全国,要尽我们的力量,进一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赖鞍山代表对肩负的使命认识十分到位。他告诉记者,今年的两会上,他将提交6份建议和议案,重点阐述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水平、改进职工待遇。
他说,海西先行区建设为当地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平台、创造了良好机遇,如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作为福建的重点国有企业,理当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对企业而言,是抓住机遇,提高生产水平,加大科技力度,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继续保持企业走前头、当龙头,为海西经济持续增长作贡献;对社会而言,是不减薪不裁员,尽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更好地稳定职工队伍,为海西和谐社会建设尽一份力。(记者 潘绣文 兰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