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科技部门多管齐下 政策杠杆 “撬动”自主创新 |
2009-04-30 |
|
近日,福建省民营科技型企业龙头——万利达集团传来捷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公司出口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取得较大增长,累计完成出口额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实现各项税收2.26亿元,同比增长32%。
去年以来,福建省科技部门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推动政策落实,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通过科技创新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取得较好成效。
政策杠杆 “撬动”自主创新
去年11月底,省科技厅联合经贸、税务等部门出台的一项政策,让福建源光亚明电器公司财务部经理黄志丹高兴不已:“今后,我们公司申报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更容易了,将会更加降低成本。”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吴立增介绍,2006年,为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国家出台了极具“含金量”的“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配套的实施细则迟迟未能出台等原因,这项政策的效应在我省未能充分显现。为此,经过多方努力,省科技厅、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研发费用的核定办法和抵扣程序,为此项政策在我省的“落地”提供了指引。
“和过去相比,这个《通知》门槛更低,也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了。这对企业是很大的鼓励,增强了自主创新的信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显重要。”黄志丹说。
源光亚明是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的环形无电极高频气体放电灯等新产品,应用于福州火车站、京福高速等重点工程,公司产品50%以上出口。黄志丹告诉记者,《通知》出台后,2008年公司预计申报税前加计扣除368万元,比2007年增长20%以上。
一系列激励创新政策“落地”,大大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已占到80%左右。在200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进步类项目中,由企业研发或实施的项目占48%,比2007年增长9.2%。企业已逐步成为我省技术创新、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除此,2008年里,省科技厅以“科技政策落实年”为工作主线,制定《科技政策落实行动方案》,指导有关单位制定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15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策的实施细则,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组织开展自主创新政策宣讲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受训率达100%,各级科技管理部门90%人员受训。随着这些科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将有力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本领,增强发展后劲。
重大专项推动产业升级
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571万立方米,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COD产生量3200吨——福建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成效,得益于一项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2005年,省科技厅投入科研经费600万元,实施“重要水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重大专项,由南纸公司等5家大型企业承担。
经过3年多实施,这一专项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目前,已研发出“低污染废纸脱墨浮选工艺”、“合成氨/尿素生产水洁净回用技术”等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年节省用水量288万吨,年减少污染物COD排放7710吨,年产生经济效益6699万元。
这当中,南纸公司通过与华南工学院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实施“低污染废纸脱墨浮选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优化了化学法脱墨废水循环利用工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而且节约清水用量和蒸汽用量,减少了纸机废水排放量和制浆漂白剂的使用量,每年可以新增经济效益1319.6万元。
像南纸公司一样,在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我省一些企业不断进行科技攻关,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科技重大专项越来越显现出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如厦钨集团开发的超细晶硬质合金制造技术的生产应用,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每年为国家减少进口开支上百亿元;宏远集团等单位研发的新溶剂法制造再生竹纤维技术,通过年产300吨中试现场验收,实现了竹浆粕、纺丝、制纤到纺织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开发,为我国纤维素纤维的绿色生产开辟了途径,项目拉动投资1.5亿元,并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近4年来,我省共组织实施了32个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科技经费3.18亿元,聚集、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20.6亿元。初步统计,获得发明专利等200多项、标准18项、植物新品种权12个、新药证书3项,推动了12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跃居全国第8位,59个市县通过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考核,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0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创新资金扶持企业壮大
一个关键部件的改进,让专业生产金刚石工具的民营科技企业——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产品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
双阳公司的成功,源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称国家创新基金)的扶持。2006年,在省科技厅的积极推荐下,双阳公司的“高效耐用金刚石排锯刀头”得到国家创新基金55万元的立项支持,2007年,该项目又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这个项目产品应用后,提高了石材的加工能力和速度,避免对石材的伤害,同时,提高了石材的加工精度和石材资源利用率,减少设备配件费用开支,节省维护时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项目实施以来,已实现年销售收入2300多万元,工业增加值830万元,净利润250万元,缴税金230万元。2008年,双阳公司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是项目申报时的1.76倍。
近年来,在科技部门的推动下,福建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创新资金的有力扶持,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快速成长。福晶科技、鸿博印刷成功上市,分别融资3.7亿元和2.8亿元;星网锐捷、太阳电缆已通过证监会的发行审核,拟融资8亿元。
去年,我福建省共完成了2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验收,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每个项目在执行期(一般2年)内平均获得资助58.5万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3万元、纳税507万元、净利润1130万元、新增就业38人。此外,去年,我省共有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支持金额达3072万元,立项数和支持金额均为历史最多。
同时,去年共有20个省创新资金项目通过验收,平均每个项目资助34万元,在执行期内平均每个项目实现累计销售收入3840万元、纳税308万元、净利润414万元。此外,2008年共立项安排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84项,计划资助经费2325万元。(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李海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