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厦门公益老人黄仲咸辞世 晚年铸就慈善传奇(图)
1970-01-01
“在老人看来,最值钱的就是他精心保存的4万多封来信 ”   □本报记者薛德芳实习生李静怡   7月30日7时13分,福建省黄仲咸基金会理事长、旅居印尼爱国侨胞、福建省荣誉公民、厦门市荣誉市民、南安市荣誉市民黄仲咸先生,在厦门与世长辞。8月3日中午12点,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厦门市大生里殡仪馆举行。   黄仲咸先生1920年生于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家里兄妹9人,其排行第三。由于兄妹众多生活艰苦,1935年,15岁的黄仲咸和大哥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印尼谋生。他从苦力做起,垦荒务农、筑棚养猪,也当过水手和缝纫工;后从经营农场起家,转投船运业,组建船队;继事商务,组建商业银行、房地产公司,成为闻名遐迩的实业家,也造就了印尼商界的不败传奇(详见本报2006年8月24日《八旬老翁散尽亿万家财助学》)。   “事实上的中国首善”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黄仲咸先生即捐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1990年他创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广泛持久开展奖教助学活动。1998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毅然变卖海外所有财产回国专注于公益事业。   2002年开始,他的公益事业活动扩大到全省老区、山区,至2008年资助省老区、山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达40050多人次计2000多万元。2005年2月3日,黄仲咸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将南安、厦门两处必利达大厦、银行存放的11000两黄金、800万元存款、南安水头镇60亩地皮使用权及其全部收益,归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所有。   2006年8月18日,黄仲咸将独资1.5亿元建设的厦门必利达大厦(市值3亿元以上)的土地房屋权证移交给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促成厦门史上数额最大一笔捐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黄仲咸先生为振兴教育,不惜散尽亿万家财,被誉为“南安陈嘉庚”。国家以及福建省、市人民政府多次表彰其爱国善举。   几十年来,他捐资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资金高达5亿多元人民币。在“2007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黄仲咸荣登第七名。有媒体称,如果排行榜不计实物捐赠,黄仲咸实可轻松越过现金捐赠约2亿元的黄如论父子,成为中国慈善家第一人。   孩子们的“黄爷爷”   “黄爷爷,见信好。首先感谢您对我们的关爱和资助,您那无限的关爱,使我感受到信心,感到前途光明。   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时,妈妈流下了热泪。我能感受到这一份关爱,真是太幸福了。妈妈告诉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在高三的最后学期里,我会更加努力拼搏,不管有多艰难,即便爬也要爬到已定的大学。”   这是永定县华侨中学一名受到黄仲咸资助学生的来信。信上没有署名,只写了“无名”两个字。信封左下角,是黄老先生生前标注的收信日期:2005年1月18日收。   像这样的信,黄老先生收到过四万多封。他把这些信当成宝贝一样装进塑料抽屉,抽屉一共有8个,每个都贴着一个地名标签,每封信上都有收信日期。   而“黄爷爷”这个称呼,让老先生格外高兴。跟随他将近二十年的助理刘女士说,在老人看来,最值钱的就是他精心保存的4万多封来信。每一封信,老人都会亲自拆阅。看到孩子们在信中说又取得了成绩,老人比什么都高兴。   在放信的文件柜旁边,是十几本摆放整齐的相册。照片记录下的全部是黄仲咸先生每次公益活动的行程,他捐建的学校图片、他和受助对象的合影……照片中的他笑得十分开心。翻着厚厚的相册,我们看到老先生生前上演的一部部公益大片。   爱国节俭的一生   “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但跟他这么多年,我们学不到也没有办法达到他那种境界。我对他的所作所为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为黄仲咸先生的助理,说起黄老先生,刘女士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他的事情太多了,现在一下子反而想不起来了”。   到过黄仲咸家的人,都会惊诧于怎么一点也不像亿万富翁的家。其中最为外人所道的,是家里甚至连一台空调也没有,大热天也只开着风扇。就连中国人一向看重的八十大寿,也只是基金会的员工凑钱买了一个80元的蛋糕在家给他度过。   “办公室里开三盏灯,他也要关掉两盏。老太太(黄仲咸之妻)在世的时候,有次我帮她买了件20元的衣服,老先生知道了还说,不要帮她买,她有很多衣服。我告诉老先生衣服只要20元,他说,‘20元钱不是钱吗?’他自己的衣服也是一穿几十年,朋友们知道他不舍得买衣服,就送给他,还骗他说是自己工厂里做的不要钱他才接受。”在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下,刘女士也养成节俭的习惯。   黄仲咸老先生不仅生前节俭,对自己的后事也要求一切从简。   “老太太去世的时候,老先生没有给她做功德,把省下来的费用和老太太的私房钱300万元又捐出去了,他说要做活的功德。他之前也有跟我们说,我死了你们把骨灰拿去丢掉就好了,只是我们觉得应该纪念他一下,才登讣告告知大家。”说着这些,刘女士又几度哽咽。   除了节俭,黄仲咸先生的爱国精神也让刘女士感慨良多,“他的全部生活就是爱国、爱乡和公益。他跟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管什么人都要爱国。”听着刘女士的话,想到2006年采访黄老先生时,他也曾拍着记者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年轻人一定要爱国。”   儿子:人到中年,我理解了父亲   黄仲咸先生共有六个子女,已到花甲之年的黄湘江排行老三,现任黄仲咸基金会副理事长、副董事长,是老先生钦点的“接班人”。   拿出钥匙,打开父亲的卧室,黄湘江四下打量,有点沉默。   黄仲咸先生住在厦门必利达大厦32层,整个楼层一半是基金会办公室兼员工宿舍,另一半才是他家。在这个偌大的家里,有个偏居一隅、大小不过10平米的房间,这就是黄老先生的卧室。不过从去年3月26日脑血栓住院后,老先生就再也没回来住过了。   房间里的摆设出奇的简单,甚至连普通都算不上。一床一桌一柜,墙上安着壁扇,余无其他。床单和被子都已卷起来,裸露在外的床垫看起来有些突兀。桌上整齐地摆放着老先生的手表和眼镜盒,黄湘江说这只表跟了父亲三四十年了,是从印尼带来的。房间里的空气有些窒息,不过手表的指针还在一分一秒地走,虽然主人已经不在了。   打开衣柜,衣服简单而整齐地摆放着。“这是在印尼必利达银行的制服,爸爸穿了30多年,这一件也穿了二三十年。”黄湘江仔细地翻看父亲的每一件衬衫,苦笑着说。   门后挂着四条皮带,一条已经磨得泛白。“他最喜欢这条,给他买新的,他照样还是戴旧的。”黄湘江又摇摇头。   卧室外墙上挂着三幅照片。“中间是父亲60岁时的照片,旁边两幅是他好友照片,他俩比父亲早过世。父亲说在印尼时他俩对他帮助很多,他们的照片比父亲的要高出一点。”   在黄湘江眼里,黄仲咸是个严厉的父亲。   “你不要想从我口中讲出赞美你的话,从我口中讲出的只有批评你的话”,父亲的话犹在耳畔,“即使是他的朋友说你儿子女儿做得不错啊,他也会跟别人说不要讲他们做得好。他从来没赞美过自己的子女,倒是常常称赞写信来的学生,说他们又有什么进步。”   因为父亲的严肃,即使从18岁就跟在父亲身边做事的黄湘江,也很少与父亲沟通交流。“父亲很严肃,他决定的事情我们从来不敢多问。就像18岁那年,父亲决定让我跟着他,我没有再继续读大学。他说我就选了你,没说原因,我也不敢问,现在我也没机会再问了。直至我50多岁,才能够和他沟通。我向他提出对基金会的一些意见,他也慢慢能接受。”   黄湘江说有句话常挂父亲嘴边:“你自己奋斗,我不管你”。黄仲咸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亿万富翁,黄仲咸没把财产留给子女,而是散尽千金致力公益。   “刚开始,我的确无法理解父亲的做法。不过钱是他的,他想怎样我们无话可说。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理解真的是要一个过程。在参加基金会工作、参加奖学金的颁发等活动中,我慢慢体会父亲的用心。可以说人到中年,我理解了父亲的做法。之后我也常常和其他兄弟姐妹说,要理解支持父亲的做法,他是对的,我想很少人能够真正有这样的境界。我会继续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公益事业,让父亲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以此来纪念他。”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