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千万资金助“开渔” 渔民劲头足 |
1970-01-01 |
|
距离“开渔”还有2天时间。7月29日,笔者在东山岛的大澳、澳角、宫前、冬古等渔港,看到许多渔民正忙着为渔船检查机器、调试通信、救生设备和添油、加水等;“海魁”、“顺发”、“东亚”等水产加工企业,紧锣密鼓做好“开渔”后旺产的一切准备工作。据了解,赶在“开渔”前,农信社己发放渔业贷款2310万元,有力地支持8月1日“开渔”后的捕捞生产和水产品加工业。 东山是福建的重点渔区,素有“一渔兴百业旺”之说。8月1日伏季休渔结束,全县791艘拖网船将恢复生产,水产加工企业可开足马力搞加工。针对过去曾出现的开渔后水产品产量大增,厂家因资金不足,水产品滞销,鱼价低贱等问题,为了确保厂家生产周转资金和渔民生产资金的需要,东山县农村信用联社做到计划早制定,资金早安排,贷款早落实。今年7月初以来,县农信社理事长陈友庆、主任汤赐明带着基层社负责人、信贷员,分赴全县重点渔村、渔业公司和20多家重点水产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多方听取各方意见,摸清开渔前后生产资金需求和投放额度,一方面向上级积极争取贷款规模;一方面发动员工积极筹措资金,开展优质服务,认真做好开渔前贷款发放工作。
过去渔民“贷款难”,如今资金送上门。 陈城镇宫前村渔民陈阿明在农信社6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新购置1艘钢船,这次农信社又给予一笔1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柴油、冰块等生产周转资金。“东亚水产”公司原来靠农信社贷款支持扩建车间,添置先进机械设备,这次又获得一笔大额生产贷款。许多企业经理和渔民高兴地说,有农信社的热心支持,解除了开渔后生产资金短缺,企业原料“吃不饱”,渔民“卖鱼难”的后顾之忧,企业可开足马力生产,渔民可多出海,勤下网,多捕鱼,实现增产增收。 (谢汉杰、朱旭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