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笼引凤” 优化产业 龙海持续拓展发展内涵转变发展方式 |
1970-01-01 |
|
工程机将一排厂房推成平地,龙海市锦龙铸造厂一下子成为历史。近日,这家高耗能企业,因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被依法关停,空置出来的土地将接纳光电高新科技项目。至此,龙海市9家需淘汰的高耗能企业全部关停,另有5家排污不达标的造纸企业也被取缔。
这是龙海发展的新思路——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在淘汰落后产能,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同时,该市积极引进汽车制造、光电等高优项目,促进产业升级,走资源节约、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近年来,龙海市工业经济发展强劲。但有些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规模小、耗能大,对环境和资源占用影响较大。为转变发展方式,龙海市在节能减排中动真格,在对造纸、小炼钢等企业的排查中,改变以往重检查、轻整改的做法,坚决关停重点污染、高耗能企业。溪美造纸厂产能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设施长期闲置,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在以往的检查中,该厂多次蒙混过关,但这一次未能如愿。今年5月底,在多次督查仍未有实质整改后,龙海市坚决依法关停了该厂。
同时,龙海市利用节约下来的土地等资源,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和内涵。近年来,他们抓住当前重化工业加速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台湾地区等地的船舶、能源等产业转移,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如今,当地规模以上临港工业企业已达245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1%,产值占92%。目前,在建临港大项目,包括金龙客车、毅宏游艇等,将有力助推龙海的产业升级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全省最大的不锈钢生产项目——福欣特殊钢已投建,计划总投资4.98亿美元,设计年产72万吨热轧不锈钢卷,将填补我国不锈钢薄板1.25mm生产的空白,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20亿元、纳税8亿元,成为拉动龙海乃至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正是在高优大项目的引领下,龙海市的工业聚集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以后石电厂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以灿坤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凯景钢铁为龙头的金属加工产业、以紫山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等七大支柱产业。上半年,龙海市实现生产总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14.1%;工业总产值251.5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总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26.8%。在不久前揭晓的第8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选中,龙海市由上届的第83位升至第79位。 (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陈裕成 郭东福 黄国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