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南平成立福建省最大的猪业专业合作社
1970-01-01
“在合作社的强力推动下,闽北养猪业实现了对沿海经济的大规模输出性对接。现在,每天向浙江、广东、本省城市群输出生猪六七千头,闯大了市场。”近日,南平新和成合作社的调猪主力军、阿东调猪行老板赖群东一面指挥调运一面告诉笔者:“今天,我就向浙江、广东两省输出2000头生猪。” 养300头母猪的就可入社 闽北作为福建的农业比较优势区,养猪业在市场风浪多年的洗礼下,经过“十五”的发展,实现了由生猪调入区向调出区的重大产业转折。2007年全市出栏生猪242.5万头,成为福建省商品猪重点产区。 今年3月30日,南平养猪业吹响“集结号”,由大禾、天大、星星、成兴、三农等五大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了南平新和成猪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32个核心企业,注册资金1500万元,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猪业专业合作社,它有260多家成员,覆盖延平全境,延伸到建阳、建瓯、顺昌、松溪,生猪年出栏数达80万头。 据新和成的理事长张和良介绍,凡有300头母猪(年可出栏生猪约6000多头)的企业都可入社。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以每头母猪一元钱交纳社员费。合作社成立了饲料采购部、药品疫苗部、销售流通部、种猪调配部、技术服务部、秘书事务部等五大部门,有常设的办公场所,还有全职和兼职的工作人员10多人。交了“一元门票”的社员们就可以享用到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低价供给的种猪和饲料、盈余的分配、市场信息的共享等等好处。 国内外兽药、疫苗企业纷至沓来 合作社成立后效应迅速彰显。260多个社员的诱人市场成了国内外知名兽药企业代表们角逐的“香饽饽”,他们都向合作社开出了较低的价格,并确保质量。目前获得合作社准入资格的兽药、疫苗企业有美国的辉瑞、德国的勃林格、法国的梅利亚、荷兰的英威特、上海诺华、山东鲁抗、广东天王、河北华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为了进一步赢得合作社这个庞大的成员市场,许多兽药和疫苗企业设立了南平办事处,提供一系列的后续增值服务。国际知名兽药企业的国内合资企业上海诺华公司为南平区办事处专门配备一辆卡车,配备了一批专业设备和三名专业人员。诺华公司每月定期到新和成合作社的成员中巡回,深入到村开展技术服务,并请来了两名博士兽医为社员们开展最新畜牧知识的培训。美国辉瑞公司上海总部决定在新和成合作社成员中,开设“辉瑞学苑”,每年不定期深入乡镇,为新和成的社员开设三到四次的国内外最新养殖技术的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的畜牧专家授课。 要囊括生猪生产链全过程 合作社成员们的团体“重磅订单”也成了饲料市场上争夺的“香饽饽”,合作社饲料采购部供给会员企业的饲料价格普遍低于市面上的价格,每年估计可为社员节约费用600万元。在市场信息的分享方面,合作社建立社员期刊,派专人定期收集、检索全国各报刊、网站的猪业政策、市场信息,发挥调拨部门接近市场第一手信息的优势,通过短信平台、网站等形式向合作社成员发布市场动态,这样好比在市场高地上为成员设立了一个“瞭望哨”。 目前,合作社的产业链囊括了生猪生产链的全程,下端一直延伸到屠宰产业、品牌冷鲜肉、肉制品加工,还有外围拓展出的技术服务、物流联动等,每年它们为闽北GDP的贡献值保守估算可达到26亿元左右,直逼闽北七大产业集群中的一些产业。合作社的核心社员之一大禾公司正在进一步拓展下游产业的“大动作”,征地100亩建设闽北第一个大规模的肉联食品加工厂,预计这个项目在两年内完全建成,这将是闽北猪业下游产业链的突破性大延伸。(詹国兵 黄旭辉)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