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高考可"自选"考题 部分院校不看成绩(图) |
1970-01-01 |
|
资料图片
福建在线讯(记者 佘峥)2009年新高考方案昨日正式亮相,总的看来,和老高考相比,新高考改变不多——仍将沿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但是,各科计划设选做题,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来选择考题。换句话说,从理论上讲,每位考生高考试卷也许就不尽相同了。 此外,招生录取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今后高考录取不只是看高考成绩,还要看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此外,部分专科院校将凭借会考成绩、综合素质和自己测试直接录取学生,这意味着考生不必参加高考就可以上大学。 “新高考”指的是,从2006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俗称新课改,到2009年,第一届高中新课改学生要参加高考,高考也将随之“变脸”为“新高考”。 高中新课改开始时,新高考方案就呼之欲出,但是,直到今年1月份,新课改征求意见稿才出台,昨日,省教育厅正式发布了题为《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包括综合评价、考试内容和招生录取三方面的改革。 不过,总的来看,新高考延续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在最为关键的考试内容上,看不出有大的改变;在招生录取上,将改变现在“一考定终身”的局面,鼓励高校参考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但是,到底后两者占多大比例,方案没有具体说明。 本报今日在“家有读书郎”在线聊透透()刊登完整的方案。 【1.关于综合评价制度】 录取既看会考成绩 又看综合素质评价 方案说,将建立普高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今后高考,将不仅仅看高考成绩,还要看综合评价。所谓的综合评价制度包括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简称“会考”)以及综合素质评价。 不过,综合评价制度在高考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方案并没有明确说明,只是表示,会考成绩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综合素质评价要“发挥其为普通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有六项内容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维度及其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方案说,要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中电子学籍管理,使综合评价可信可用,发挥其为普通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会考实行等级制 会考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评定;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会考成绩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关于高考内容改革】 科目设置仍为“3+X”,增设选做题 科目设置:“3+文综/理综” 科目设置仍为“3+X”,所谓的“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X”指的是“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文科考生考;“理综”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科考生考。 各科考试时间和分值也和现行高考相同,总分仍为750分。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的考生文考科目可选择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中各学科所占分值比例和试卷样式由省教育厅在《考试说明》中公布。 文综理综明年也可自行命题 根据方案,考试天数为两天,具体时间安排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方案指出,将依据教育部的《考试大纲》,省教育厅的《考试说明》,以及《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确定考试范围。各科目的考试内容由《考试说明》予以确定。 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学校必须开设供学生选修的内容均设选考题,由考生根据所选修系列或模块选择答题。 换句话说,从理论上说,今后高考试题包括必做和选做,必做为必修课内容,选做为选修课内容,参加不同选修课的学生选做的内容不同。当然,现实情况是,目前高中的选修课其实都是“必选的选修”,即大家基本上选修相同的内容。 此外,从上述表述中,还可以看出,从明年起,文综和理综应该也是由福建省自行命题了。往年,只有语数英是福建省自行命题。 命题原则:避免偏题、怪题 方案提出了四大命题原则:注重科学性、突出能力培养、体现公平、重视可操作性。 其中,在能力要求上,方案指出,新高考将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主干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更重要的是,“合理控制试题难度,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在公平性方面,方案指出,考试内容与形式要符合我省高中学科教学现状和考生实际,试题的素材与解答对所有考生应都具有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同科目不同系列或模块选做部分的试题应力求难度的相对均衡。
【3.关于招生录取改革】 省属“211”高校将进行自主招生 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方案说,要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即录取时,应届考生的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均以全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形式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新生的参考。 不过,在录取时到底该如何“参考”,方案并没有明确说明,只是表示,随着中学教育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鼓励高校在录取时使用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方案说,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条件成熟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省属“211”本科高校可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 试点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主考试成绩择优录取,也就是说,不再是“一考定终身”。 目前我省省属“211”高校只有福州大学。 部分专科院校录取不看高考成绩 方案还说,经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改革。 这里的潜台词是,这些院校可凭借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院校测试直接录取考生,考生不必参加高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