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中经济亮点 金融资本助推海西建设 |
1970-01-01 |
|
上半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我省金融部门加大服务两个先行区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拓展融资渠道,调整信贷投向结构,集中信贷资金倾斜支持基础设施和能源以及制造业中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资金需要,积极发展票据承兑、信用证、海外代付等银行表外业务的融资产品等,有效缓解了资金需求压力。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810.34亿元,加上各级总行和省外金融机构直贷、贷款转让、表外融资等(不含厦门)未进入贷款统计的融资317.34亿元,银行业实际提供融资额1128亿元,有力支持了海西建设。
信贷投向结构持续改善 上半年,金融机构在贷款行业投向持续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的贷款,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225.73亿元,同比多增28.07亿元。中长期贷款继续向基础设施和能源及制造业中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倾斜。对重点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福建经济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工业结构改善,三大需求趋于协调,海西建设成效显现。如何多渠道提供建设资金,为两个先行区建设服务,成为重要课题。
为此,今年初以来,我省银行业各金融机构积极拓展表外融资业务,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增加办理票据承兑、扩大开具信用证等业务提高企业的支付能力。上半年,全省主要支持工业的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和余额分别为1225.19亿元和1051.9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75.7亿元和147.54亿元。与境外商业银行加强合作,引入资金增强福建外经贸企业的支付能力。上半年,全省外汇指定银行通过加强与其海外联行或代理行合作,共引入海外资金9.7亿美元。
加强同业合作,增加省内资金供给。通过省内系统内银团贷款等方式,引入海外系统内资金或信贷规模75.3亿元。上半年,省内银行采取资产转让等方式,释放信贷资金规模。如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建行福建省分行、兴业银行等通过信贷资产打包转让给邮储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银行的方式,盘活信贷规模145.94亿元。
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救灾贷款。截至7月10日,全省8家金融机构已发放紧急流动资金贷款1.12亿元,支持15家活动房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上半年,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协调相关银行支持省内6个冰雪重灾县电力设施的灾后重建。
金融服务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82.44亿元,同比增加36.25亿元;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节能减排贷款余额178.35亿元,同比增长85.26%。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绿色信贷”。兴业银行首推“能效贷款”,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项目的技术改造,目前已推出7种运作模式。上半年,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会同省经贸委、省环保局联合召开节能减排政银企合作洽谈会,15个节能减排项目达成融资意向75亿元。交通银行福州分行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分类授信管理,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