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实效之果 造福海西
1970-01-01
  当前,全省人民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是一个立足省情实际,在实干中形成并在实效中深化的生动实践。   盛夏时节,捷报频传。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528.32亿元,增长13.8%,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财政总收入858.58亿元,同比增长25.1%。经济社会持续向好,乘势而上。   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春粮39.15万吨,双季晚稻播种量同比增加4.28万公斤,夏粮全面丰收在即;工业增加值2275.2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的月度累计增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42.33亿元,增长9.6%。   上半年,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2.25亿元,增长20.2%,创下自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实际利用外资54.51亿美元,增长20.6%。其中,港澳台实际到资17.7亿美元,海西效益充分体现。   各行业正循着既定目标奋进,在海西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担责任、走前头、求实效。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重在实效,是推动一切工作的目的所在。”重在实效,既是鲜明的价值追求,又是检验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它包括“持续”、“提升”、“运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共同目的,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始终把能够取得实效,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实惠,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都必须靠实效来检验,并在这一检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思路,做实举措,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海西战略实施以来,全省上下用实效保证了发展的持续,推动了工作的提升,检验了科学的运作。   科学发展确保实效   讲求实效,最大的实效就是发展的实效。而发展实效,首先体现在经济发展上。   近年来,省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求取实效的意志和方向坚定不移地放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上。一切从福建的实际出发,努力探求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着眼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立足福建实际,提出并实施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2007年,省委又提出努力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深化项目带动,实施品牌带动,从而引领海西建设步入新的境界,取得更大发展的实效。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全省32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6亿元,占年计划的42.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2.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海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引进了工程机械、船舶、机电、汽车、光伏电子、石化、新型建材、医药等一批节能型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   ——山区经济发展较快。我省虽地处沿海,但80%以上是山区,由于种种原因,全省几个山区市的经济总量,与沿海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省里进一步落实对山区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拓宽山海协作通道的建设。2002年以来,在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安排上向山区倾斜,支持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投资项目和大型设施项目建设,在山区培育了50个山海协作示范工程和100个山海协作重点骨干项目,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以特色资源加工、绿色产品开发、旅游生态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特色。   ——在全国率先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率先开展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率先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率先建设台湾农产品集散基地,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率先开展借鉴台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闽台农业合作不断发展,使得福建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密集区。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农业合同台资5976.5万美元,实际到资3645万美元。全省累计合同利用台资25.8亿美元,实际到资14.8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市中继续位居第一。我省已成为大陆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最大、项目数最多、台商农业投资最密集的省份。   ……   这一个个发展的实效,是科学发展的实效、两岸交流的实效。这些实效,检验了海西这一战略构想,是科学的发展战略,是立足福建实际,与时俱进的体现。   真抓实干取得实效   实效,就要靠实干。   省长黄小晶说:“重在实效”就是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只有坚持转变作风,脚踏实地,从具体入手,从基层、基础入手,真抓实干,才有可能取得实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始终脚踏实地,用实干精神来铺就通往成功的道路。   2004年7月,4134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后进、薄弱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广大驻村干部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驻村三年,激发了3700多个村的发展活力,促进扶贫开发的整体推进。去年8月,第二批228名省直下派驻村干部又奔向广大农村。   作为第二批省直下派驻村干部的莆田领队,省建设厅干部李智勇在派驻的大半年里跑遍了莆田市所有驻点村,开展调研。得悉有几个驻点村村道硬化工程因资金问题进度慢,他积极向挂点领导反映,莆田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协调解决资金、验收等问题,保证驻点村在年前完成村村通公路的任务。   这是我省广大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的一个缩影。   “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广大干部这种脚踏实地、作风深入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建设工地随处可见;在每次抗灾救灾中,冲在最前的都是党员干部……   花样文章少了,具体工作多了;形象工程少了,造福工程多了。只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才能不断取得实效,真正体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   我省铁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曾处于全国铁路网末梢的位置。为了加快铁路建设,2004年底,铁道部与省政府签署部省《关于加快福建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这是一个大手笔。从2004年开始,计划用不到7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000多亿元,基本建成福建铁路“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   为了加快铁路建设,我省广大干部职工倾注了大量心血,克服了大量难题,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今年1月,全长13.1公里的温福铁路霞浦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全国铁路客运专线目前贯通的第二长隧道。隧道穿越闽东山区多条地质断裂带,溶洞、断层、地下暗河等不良地质密布。干部和施工人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放弃节假日,吃住在工地,野外作业,风里来雨里去。先后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全断面封闭注浆等9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安全穿越5条地质大断层和多条地下暗河,创造了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全断面月开挖323米的国内新纪录。   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海西铁路建设的一幅幅蓝图正在变成现实,一年建成一条干线。目前在建5条干线铁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计划到2010年底全省铁路正线里程超过2800公里,干线铁路全部实现电气化。   对此,铁道部做出评价:“福建铁路前期工作全国做得最好”,“温福铁路是全国客运专线的样板”。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更是高度评价说:福建省是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铁路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的第一个省份,在部省合作建设铁路方面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带来的成果。为确保真抓实干,近年来,省委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同时,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和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激励、督促、约束干部的行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以数字等同发展、以轰轰烈烈的表象代替实实在在的工作、以牺牲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来追求短期政绩的现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省委出台了《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鼓励干部为民求效干事业,激励干部为民求效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群众实惠体现实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重在实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着眼于群众眼前的实惠和长远利益求实效。这是求取发展实效的目的所在,也是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海西建设成绩斐然,为造福人民创造了充分条件。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56.37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027.96元,增长15.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涨幅逐月下降,消费价格明显低于全国预计水平。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1万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新增的财力全部用于改善民生,群众在就学、就业、就医、社保、安全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得到许多实惠,更多地享受了发展成果。   一个个全国“率先”解决了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点燃了下岗工人的生活希望,帮助了农民兄弟摆脱贫困,走向新的发展之路。   2006年8月23日,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房统保,全省663万农户(不含厦门),因自然灾害、火灾等造成房屋倒塌,就可获得5000元赔付。农户不需要为农房险付保费,保费由政府统一出资,省政府授权省民政厅与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签订统保协议。   2007年4月1日,我省中北部地区遭冰雹和雷雨大风袭击。在闽清县,重灾区省璜镇全镇26个村,有22个村受灾,受灾人数约1.4万人。2日,中国人保财险闽清支公司就派人到灾区开展赔付事宜。至11日,闽清县遭受雹灾的农户全部得到赔付,4451户受灾户得到约173万元理赔。群众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们没出一分钱,受灾还能有赔偿。”今年,我省首次将农村住房统一保险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受灾户每户最高获赔的金额将由去年的5000元提高到1万元。   决策凝聚民心,实事积聚力量。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为民办十几二十几件实事,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一批影响社会的难点问题,为人民谋取当前实惠和长远利益。   过去,我省农村公路主要依靠群众修建,求“通”为主,因此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硬化率低、抗灾能力弱的“两低一弱”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至2003年底,全省1.5万多个建制村中,仍有近8000个村通达公路未硬化。   2003年12月,省政府提出建设“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计划用7年时间投资140亿元,建设4万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确保到“十一五”末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有一条路面硬化的公路通往乡镇或主要干线。从2004年起,省政府年年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如今,全省已完成农村公路硬化里程3.5万公里,近93%建制村通了水泥路,全省9个设区市有7个基本实现了每个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受益农民达2000多万人。“公路通了,城乡近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这是许多农民在农村公路建成后的切身感受。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些年,就业、招工“两头难”的状况,曾是困扰我省劳动力市场的一道难题。为求破解,2004年,我省在全国首创就业、培训、保障、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务派遣新型就业方式。长汀农妇许桂娣老家在偏远的山村,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她没想到,才几年光景,就在县城里过上了新生活。改变了她人生轨迹的,正是劳务派遣。许桂娣初中毕业后出外打工多年,2004年春节回家探亲时看到县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劳务工,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与职业介绍的通知,于是报名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针织培训。结束后,她以劳务工的身份被派往长汀县城的南祥针织厂,随着技能的不断提高,工资由600多元增加到1500元。因为是劳务工,她享有养老、医保、工伤等社会保险,没有了后顾之忧。   人居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电力充裕了,城市不再拉闸限电,农村实现户户通电;出行更加方便了,路网四通八达;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这些变化,老百姓真切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初衷不改唯民重,发展为先情意浓。重在实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给群众带来长远利益和当前实惠,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事业,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由千千万万热情的群众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推动着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海西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