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厕人满为患 建议公厕"女大男小" |
1970-01-01 |
|
人有“三急”。有个现象相信市民深有体会:在公共场所,女厕所往往人满为患,门前常常排成长龙。
为此,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将“女厕面积应为男厕的1.5倍”写入《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中,从细节上来关怀、保障妇女的权益。
记者调查:公共厕所普遍“男大女小”
24日,记者对我市一些公共场所及学校的男女厕所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男厕所面积普遍比女厕所来得大。
镜头一:校园内厕所
在福州大学内,记者发现男女厕所的蹲位比例为7:3。这种现象在其他高校、中小学同样普遍存在。
福州大学的林同学笑称:“下课时,女生等如厕的情况比男生严重多了,常常面临‘蹲位荒’,这不公平。”她还说,平时都是女生厕所门口排长龙,而男生厕所基本不存在拥堵的情况。
镜头二:餐厅、商场厕所
记者详细对津泰路一带的餐厅、大型百货商场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场所的厕所蹲位虽然有些是“男女平等”,但更多的是“男多女少”。情况如下:
津泰麦当劳为1:1;安泰图书城楼下公厕2:1;大洋百货9:7;大洋肯德基1:1;东街口百货5:3。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公厕女性排队等候的现象十分普遍。津泰麦当劳的服务员小唐介绍说:“平时情况还好,如果遇上用餐高峰,女厕门口经常人满为患。”一位正在排队等候的女士就表示,这些场所至少要适当增加女厕的蹲位数量吧!
镜头三:车站厕所
在火车站和汽车南站,尽管男女厕所的比例相当,但女厕所前常常“门庭若市”。
火车站广场旁看公厕的老王就介绍了几种情况:“这个现象太多了,尤其是火车到站的时候,那等上厕所而排起来的队可长了。”“多长?至少有十几二十米吧!”“常常出现一些女同志实在憋不住了,拉着行李跑着到处找厕所。”
数据分析:男性等候如厕时间比妇女节省26秒
据媒体报道,今年香港将立法修订《建筑物规例》,当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将商场、电影院及公众娱乐场所公厕的男女蹲位比例由1:1修订为1:1.25。
香港房屋及规划地政局负责人指出,上世纪50年代订立条例的时候,因为职业女性较少,所以办公室的男女厕比例是2:1。但由于香港女性人口持续增加,女厕严重不足,有关条例早已不合时宜,有必要作出修改。
不过,香港厕所协会则认为这个比例还不够。该协会就有关男女厕所使用率进行调查,发现当男女厕都被占用后,第一名男轮候者比第一名女轮候者平均节省26秒时间;而第十名女轮候者有可能比第十名男轮候者的等候时间长260秒(即4分20秒)。由于女性逗留在洗手间的时间较长,所以女厕更容易出现人龙。
调查认为,女性在洗手间所用的时间比男性多1.4倍,所以应把女厕设施的比例增至1:1.75才合适。
委员建议:女厕面积应为男厕1.5倍
24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审。
审议中,有委员提出,在一些公共场所、学校等地,常常出现妇女上厕所要排队的现象,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他说,在公共场所卫生间的设置上,应照顾女性,女厕所的面积应为男厕所的1.5倍。
这位委员说,立法要体现人文关怀,建议把“公共场所设置女厕所时,女卫厕所面积应为男厕所面积的1.5倍”写入地方性法规,这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另一种体现。
潘峰,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他参与《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的起草。他说,如果把“公共厕所建设应当‘女大男小’”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这将是福建省立法进程中一个很大的突破。
省妇联的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十分认同这位委员的建议,如果能纳入法规,将是从细节上来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给女性以更人性的关怀。
相关链接
广东拟规定:学校女厕面积应为男厕1.5倍
本月10日,共青团广东省委特地请来专家、中学生及有关方面人士给《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最后修改建议。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在卫生间等设施的建设、配置和使用上,应当照顾女学生,女卫生间实际使用面积及设施应为男卫生间的1.5倍。
“这条条款的制订在国内是创举。”团广东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人反映校园中仿佛永远只有女厕所在排队,男厕所则不用排队,这影响了不少女生的时间甚至身心发展,希望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保护可以从细微处入手。
一女生说,在学校每到下课期间,从一楼到六楼的女厕所都人满为患,但男厕所门口却不见“人影”。有的女生等不及上厕所,结果要一直忍到下一节课。
据了解,该《条例》预计今年年底出台。
记者手记:女厕问题早该惠顾了
相信很多男性市民都会有这种体会:陪女友、妻子逛街之时,每逢她们内急,帮她们找厕所、等她们上厕所,成为了一个负担,尤其是看电影或是黄金周旅游时。
2005年,北京曾开展一项市民调查,结论是:43%的女性将女厕蹲位少列为公厕的首要问题。这样的呼声也出现在其他城市。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一些妇女组织和医疗机构有对女性因公厕少带来的健康问题进行过调查:很多女性为了避免如厕尴尬,采取少喝水和强忍的对策,结果导致膀胱炎、肾功能受损、尿中毒等疾病。
由此可见,女厕问题是公共政策早该惠顾的“角落”。
(福州晚报记者 李晖 实习生 林晓丹 黄纬 沈美容 唐星 肖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