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本二批首轮投档结束 今日开始第一志愿录取
1970-01-01
  昨日,我省高招本二批首轮投档结束,今日将开始第一志愿录取。从昨天公布的生源情况来看,有些省内院校一改往年爆满的现象,出现了招生小年。   考生如果想了解具体院校的生源分布,可登录 查询(高招办将实时更新数据)。   3所院校划定投档线   截至昨天傍晚,厦门理工学院、厦大嘉庚学院和三明学院划定了投档线。   厦门理工学院面向厦门招生的投档线为:文史类488分,理工类为474分;必取线为文505分,理488分。面向福建招生的投档线为:文史类522分,理工类471分;必取线为文史类532分,理工类505分。考生如果在必取线上,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且身体条件符合专业要求的,就一定会被录取。   厦大嘉庚学院必取线为:文史类502分,理工类484分。   三明学院面向全省招生投档线为:文史类487分,理工类471分。   省内院校生源分布不均   和往年省内院校普遍爆棚相比,今年省内院校分布不均,部分老牌院校遭遇小年。这主要是和考生看往年招生分数普遍较高不敢填报有关。   如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等却遭遇小年。集美大学今年的理工类招生计划是2220人,第一志愿线上生源只有1900多人;福建师范大学理工类计划招生475人,线上生源虽然有480多人,但往年,师大的调档线要比录取线高出几十分。   但今年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的生源非常好。其中福建农林大学文史类线上生源大大超过了招生计划,理工类计划招生3668人,线上生源达到了6000多人;闽江学院文史类线上生源比计划多600多人。   此外,今年龙岩学院、莆田学院、三明学院生源则比去年热火了许多。例如龙岩学院线上生源比计划多400多人。莆田学院线上生源比计划多600多人。   沿海仍旧热内地仍旧冷   今年,沿海城市仍旧热门,内地的二线城市则相对冷。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的生源仍旧火爆。如,上海电力学院理科线上生源是计划数的好几倍,而且不少是高分考生。大连外国语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校生源也很充足。   不过二线城市就相对较冷,出现生源不足的仍旧是西南、东北、西北等二线城市的煤炭、农业、林业等院校。如宁夏大学文史类计划招生4人,线上生源只有2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理工类计划招生18人,线上生源只有9人;吉林师范大学理工类计划招生6人,线上生源只有2人;吉林医药学院理工类计划招生17人,线上生源只有8人。   零生源院校   理工类36所文史类45所   在昨天的首轮投档中,部分偏远的院校第一志愿零生源。不过,出现零生源只是说明这些院校第一志愿没有线上考生填报,有可能还有考生把这些院校作为参考志愿来填报。   理工类零生源院校有36所,分别为:鞍山师范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白城师范学院、百色学院、毕节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长治学院、楚雄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   文史类零生源院校有45所,分别为:鞍山师范学院、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长治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贺州学院、呼伦贝尔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廊坊师范学院、辽宁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齐榕 卡拉扬)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