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大学生辩论赛23日决赛 师大福大无缘四强 |
1970-01-01 |
|
经过两轮舌战,第七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23日进入决赛,两连冠的台湾东吴大学和首次参加大型辩论赛的黑龙江大学角逐冠军,而台湾政治大学和复旦大学23日将进行第三名和第四名的争夺。今日的辩题为“城市发展该不该控制私家车的数量”。 复赛队伍 使出十八般武艺
在22日的复赛中,8支代表队围绕“网络语言会冲击还是会丰富传统语言”展开激战。
在现场,代表队大多借用了道具,有的把写有网络语言的纸板带到现场,福州大学代表队的辩手甚至将“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对联也带到了赛场。除了熟悉的普通话,不时还能听到俄语、英语、东北话、莆田话。
福建师范大学的四辩林承杰是莆田人,在质询环节,他说起了自己的家乡话,然后问对方辩友有没有听懂,对方回答“没听懂”,于是他说:“你不懂我说的莆田话,并不能说莆田话就冲击了传统文化。同样网络语言不被一部分人理解,也不能说明它就冲击了传统文化。”
复赛的第一场,黑龙江大学以1070分战胜台湾世新大学(1033分)。
台湾东吴大学VS福州大学,这是复赛最激烈的一场。双方不断地举例证,通假字、火星文都成了激辩的话题,最终,东吴大学以1090分战胜福州大学(1064分)。 师大福大 无缘四强
22日的比赛中,福州大学不敌台湾东吴大学无缘四强。福州大学代表队辩手庄莹莹说:“台湾东吴大学的实力确实很强,与他们的交手也一直是我们期待的事,无论结果怎样,我觉得双方都打了一场很痛快的‘辩论战’。”
两连冠后再次晋级决赛,台湾东吴大学显得雄心勃勃,队员都表示一定要再次摘走冠军头衔。
福建师范大学虽然以1058分比1034分战胜对手台湾政治大学,但由于在反方代表队中排名较低,同样无缘四强。该校代表队领队说:“因为初赛排名过高,使得我们复赛时的压力过大,导致心态不稳。” 辩手精彩语录
1.“我送你一个秋波,你是否理解我的意思呢?”
正方台湾世新大学代表队认为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系统不同,因此二者无法兼容,网络语言无法用文字解释。反方黑龙江大学代表队三辩栾辉如此回答。
2.“如果不一样就是冲击,那么我和我爸长不一样,能否说我冲击了家庭文化呢?”
反方复旦大学代表队二辩张佳羽如此回答,意在说明正方冲击一说不成立。 3.“海纳百川,也要每个都是好的河川。”
正方台湾政治大学代表队三辩陈思颖在面对反方福建师范大学代表队提出“传统文化要海纳百川”时这样回答。 4.“我换了个马甲,你怎么就认不出我是传统文化了呢?”
反方福建师范大学代表队二辩赵复多在回答上网灌水的质问时,如此回答。 5.“我个子小,我方三辩个子大,我虽然撞不倒他,但难道没有冲击吗?”
福州大学代表队一直强调网络语言没有威胁到传统文化,对此台湾东吴大学的张哲耀不惜调侃起了自己的身高,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反驳了对方的观点。 6.“我手中拿的这瓶矿泉水,大家肉眼看到的只是水,但是其实里面还有空气,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所以它根本不会受到冲击。”
福建师范大学代表队的二辩赵复多用摆在桌前的矿泉水作为例子,博得了现场的一片掌声。 7.“唐诗丰富的只是中国文化,它冲击了骈文,实际上是冲击了当时的传统文化。”
台湾大学代表队二辩说出这句话时,大家刚开始时愣了一下,现今大家公认的传统文化唐诗竟然也成了冲击者,但随后大家反应过来他是把唐诗放在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解析,随即为辩手的机智喝彩。 8.“场上8位辩友或多或少都有掌握一些网络语言,那我们就少了常识吗?”
台湾大学代表队强调网络语言的运用降低了大家对于常识的掌握,复旦大学代表队三辩如此反驳。
(福州晚报记者 赵春宇 陈坚 实习生 唐星 林丽平 肖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