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教育“两颗星” 吸引全国媒体 |
1970-01-01 |
|
福建在线讯 (记者 佘峥)今年开始,新进厦门学校的老师,从到校报到的那天起,就要投入“练兵”了。 市教育局局长赖菡昨日在厦门教育系统“三项主题”活动新闻通气会上透露,从下学期开始,新老师从报到之日开始,就要参与到“三项主题”活动中,特别是教师岗位大练兵。 赖菡是在接受全国、省级媒体联合采访,介绍下一阶段工作时做这番表示的。从18日起,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全国、省级媒体的记者聚集厦门,一个重点是报道厦门教育系统在“三项主题”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新教师培训纳入“大练兵” “三项主题”活动指的是:师德建设年活动、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百名校长万名教师下社区进家庭。 去年启动的“三项主题”活动原本计划开展一年,但赖菡昨天说,这一活动要常态化、制度化,除了将新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大练兵外,还要改革教师年度考核方法和职务评定方法,使其也能和教师岗位大练兵“手拉手”。今年厦门市还将评选师德标兵,并组织师德标兵巡讲团。 全国和省级媒体联合对厦门教育的采访活动,是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施祖美说,我们是在下基层调研时发现厦门这个典型的。 创新教育和教学相结合 昨天,全国和省级媒体记者主要围绕着厦门“两颗星”采访。这“两颗星”是厦门一中教师曾国寿和双十中学学生方兴,前者曾获得英特尔杰出教师奖第一名,后者在第5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上获得工程类一等奖和特等奖,两人也因此获得特别荣誉——天上有两颗小行星以他们名字命名。 事实上,“两颗星”的背后,是厦门20多年来坚持探索创新教育的成果之一。 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十方是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双十中学担任物理老师的许十方就开始带领学生搞小发明。 慢慢的,教育者们将创新教育从课外兴趣小组带进了课堂,老师们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还通过建立科普基地、举办学校科技节等为创新教育培养氛围。 许十方说,我们一直在努力避免创新教育变成“应赛”教育,即为了高考加分而参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