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粮政策持续有力 八闽喜看稻菽千重浪 |
1970-01-01 |
|
作为全国粮食主销区之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
今年,因国际国内粮食市场、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的资源性约束日益增强,成本持续增加。面临这一严峻的形势,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拓展思路,对粮食生产看得更重、抓得更紧、做得更实,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春粮总产39.15万吨,同比略增;双季晚稻播种量同比增加4.28万公斤。特别是夏粮全面丰收在即,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惠农扶粮喜人心
省农业厅种植业局副局长林景元说:“去年我省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两年减产的局面,今年又持续了这种好形势,首先得益于惠农扶粮政策的持续有力。”
今春,省政府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和水稻良种补贴的标准,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力促农业和粮食生产。据了解,目前,我省7.486亿多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已基本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1.28亿元水稻良种补贴也已下达。6月下旬,国家成品油价格调整,省财政又下达1亿多元,对种粮农民再次给予补贴。同时,截至6月30日,全省发放资金4600多万元,对20712台农机进行补贴。
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龙海市种粮大户姚细目今年承包420亩水田,其中380亩种水稻。他说:“惠农措施第一条就是增加种粮直补,而且一下子由原来的10多元增加到40元。算下来,种水稻比较划算。”沙县是劳动力转移大县,今年却涌现出种粮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80户。
农机购置补贴的好政策,提高了农机化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全省新增插秧机212台,是去年全年新增量的2倍。在今年早稻生产中,全省共完成机插面积23740亩,是去年同期的2.9倍,出现了莆田市荔城区翁清笔、苏志新和云霄县林阿龙等机插千亩以上的机插专业户。
省农业厅农机管理局副局长翁秋月说:“今年夏收全省将投入各种农机12万台,有9000多支农机服务队活跃在各地。全省机耕面积将达400万亩,机收面积将达70万亩。”
提高单产增效益
这些年,我省粮食自给率保持在50%左右。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稳定粮食生产和自给率根本出路在提高粮食单产。
据林景元介绍,今年,我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全省粮食主产区建设15个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15个千亩示范片、45个百亩攻关片,力争高产创建县单个粮食作物总产较前3年平均增长10%以上,推动全省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的局面。
另外,全省还继续重点推广一批再生稻、超级稻、旱育秧、水稻抛秧等关键增产技术,稳步提高粮食单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去年的数字,我省推广的超级稻平均亩产532公斤,比一般组合高45公斤;推广水稻抛秧、旱育秧技术,可提高单产5%-10%。
今年,全省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350万亩,加上运用其他关键增产技术部分,面积占到早稻种植面积的1/3,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省农业厅农情统计,今年我省已收早稻亩产为369公斤,比上年增长6公斤。
同时,我省还大力推广粮食“五新”技术。今年,仅优质早稻新品示范片就建立了6个,每个示范片面积达到5000亩。据初步统计,在示范推动下,全省推广优质早稻面积250万亩,高产、专用马铃薯新品种推广80万亩。三明市三元区今年中晚稻优质率更达到95%。
优质服务聚合力
上半年,全省粮食生产持续了去年的良好形势,各级涉农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功不可没。
今年春耕备耕,起步早、进度快是两大特点。春节刚过,涉农部门就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到2月15日,全省供销系统备储化肥98.12万吨,同比增长5.96%;储备农药1.1万吨,同比增长90.08%;储备农膜1800吨,增长142.22%。
在生产关键时期,省农业厅土肥总站开展百县千乡科学施肥指导活动,惠及30100户农户。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上半年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26.8万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3万亩,节本增效6000多万元。
各级各部门还从更广的领域、更宽的层面来谋划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策。增强病虫害预警能力就是亮点之一。今年,全省分批建设了33个县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重点区域站和500个乡镇病虫监测点,建立200个稻蔬等重大作物病虫害防治、新农药示范及重大植物疫情监控基地;聘用200名村级农民植保员,协助搞好病虫监测、防控。上半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对早稻生产的危害,被化解到最低点。
在松溪县,上半年,农业局已先后派出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次,进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在乡(镇)村举办优质稻等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农户200多人次。在农忙季节,还直接向专业大户和部分重点农户运送种子5000公斤、农药5吨、化肥60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