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反恐"宝典"教你几招防袭方法 |
1970-01-01 |
|
N实习生 黄珊
福建在线讯 昨日,省公安厅授权本报发布《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由国家反恐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编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市民可能遇到的恐怖袭击方式、发生场所以及相应防范措施等。
本报特别摘选部分容易操作的防范措施,供市民参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有哪些手段
常规手段通常主要为:爆炸恐怖袭击和枪击恐怖袭击;劫持人、车辆、飞机、船只等;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交通、供水设施等。
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现神情恐慌、言行异常的人,着装、携带物品与自己的身份明显不相符或和季节不协调的人,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而不接受检查的人,冒称熟人、假献殷勤的人都有可能是恐怖嫌疑人。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可疑车辆通常指:车辆状态异常,如车辆结合部位以及边角外沿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不一致,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有撬压破损的痕迹;
车辆停留异常,如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此人神色慌张,甚至不愿意接受检查,或在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遇到爆炸物怎么办
一般来说,恐怖袭击的爆炸物可能会放置在标志性建筑物、重大的活动场合、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常被放在行李、包裹、食品和各种日用品中。因此,市民在识别可疑爆炸物时,要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用看、听、嗅的方式检查。
在遇到可疑爆炸物时,应当及时报警,并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
当商场和集贸市场发生爆炸时,市民应当保持冷静,避开脚下物品和临时搭建的货架,避免因坍塌可能造成的伤害。
遇纵火袭击咋办
如果火势不大,并不会对人造成很大威胁,市民可借助消防器材扑救。撤离现场前,要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决定逃生办法,不要为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在逃离后又重返险地。
如果有烟雾,要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在穿过焰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毛毯包裹头和身体,切忌进入电梯。
如果已经无法逃离现场,则尽量让自己待在阳台、窗口等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闪动手电筒,发出救援信号。
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时,切忌盲目呼喊、乱开门窗,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轻易跳楼。
在公交车上遇到纵火袭击时,应迅速下车,如果车门无法开启,就应砸开就近的车窗翻身下车,如果衣服着火,或迅速脱下,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在扑火时,要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如果市民驾驶车辆,在隧道里通过时发现了异常的火光和烟雾,就应当立即刹车观察,并关好门窗。由于隧道火灾中火势发展很快,发现火灾后,应当立即下车逃离,严禁在车里避难。
遇枪击时如何选遮蔽物
遭遇枪击时,最好选择墙体、立柱、大树干等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遮蔽物,而不选择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等,掩蔽物的体积要能够挡住身体,形状规则,这样才能躲避子弹。
紧急撤离危险场地要注意什么
撤离危险场地时,要保持镇静,选择正确的逃离通道,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贪恋财物,适当使用物品遮掩身体容易受伤害的部位,如头部、颈部等,不要逆人流前进,以免被推倒在地。
发现可疑租房客怎么办
如果租住房屋的人经常昼伏夜出,房屋内有异常响声、气味,常出现非生活垃圾,且常携带异常物品出入,就有可能是恐怖嫌疑人。
发现嫌疑人后,市民应保持镇静,尽可能地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的体貌特征,迅速报警或拨打110,并做好自身保护,避免被可疑人发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