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公民反恐"宝典"教你几招防袭方法
1970-01-01
  N实习生 黄珊   福建在线讯 昨日,省公安厅授权本报发布《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由国家反恐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编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市民可能遇到的恐怖袭击方式、发生场所以及相应防范措施等。   本报特别摘选部分容易操作的防范措施,供市民参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有哪些手段   常规手段通常主要为:爆炸恐怖袭击和枪击恐怖袭击;劫持人、车辆、飞机、船只等;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交通、供水设施等。   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现神情恐慌、言行异常的人,着装、携带物品与自己的身份明显不相符或和季节不协调的人,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而不接受检查的人,冒称熟人、假献殷勤的人都有可能是恐怖嫌疑人。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可疑车辆通常指:车辆状态异常,如车辆结合部位以及边角外沿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不一致,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有撬压破损的痕迹;   车辆停留异常,如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此人神色慌张,甚至不愿意接受检查,或在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遇到爆炸物怎么办   一般来说,恐怖袭击的爆炸物可能会放置在标志性建筑物、重大的活动场合、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常被放在行李、包裹、食品和各种日用品中。因此,市民在识别可疑爆炸物时,要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用看、听、嗅的方式检查。   在遇到可疑爆炸物时,应当及时报警,并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   当商场和集贸市场发生爆炸时,市民应当保持冷静,避开脚下物品和临时搭建的货架,避免因坍塌可能造成的伤害。 遇纵火袭击咋办   如果火势不大,并不会对人造成很大威胁,市民可借助消防器材扑救。撤离现场前,要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决定逃生办法,不要为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在逃离后又重返险地。   如果有烟雾,要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在穿过焰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毛毯包裹头和身体,切忌进入电梯。   如果已经无法逃离现场,则尽量让自己待在阳台、窗口等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闪动手电筒,发出救援信号。   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时,切忌盲目呼喊、乱开门窗,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轻易跳楼。   在公交车上遇到纵火袭击时,应迅速下车,如果车门无法开启,就应砸开就近的车窗翻身下车,如果衣服着火,或迅速脱下,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在扑火时,要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如果市民驾驶车辆,在隧道里通过时发现了异常的火光和烟雾,就应当立即刹车观察,并关好门窗。由于隧道火灾中火势发展很快,发现火灾后,应当立即下车逃离,严禁在车里避难。 遇枪击时如何选遮蔽物   遭遇枪击时,最好选择墙体、立柱、大树干等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遮蔽物,而不选择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等,掩蔽物的体积要能够挡住身体,形状规则,这样才能躲避子弹。 紧急撤离危险场地要注意什么  撤离危险场地时,要保持镇静,选择正确的逃离通道,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贪恋财物,适当使用物品遮掩身体容易受伤害的部位,如头部、颈部等,不要逆人流前进,以免被推倒在地。 发现可疑租房客怎么办   如果租住房屋的人经常昼伏夜出,房屋内有异常响声、气味,常出现非生活垃圾,且常携带异常物品出入,就有可能是恐怖嫌疑人。   发现嫌疑人后,市民应保持镇静,尽可能地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的体貌特征,迅速报警或拨打110,并做好自身保护,避免被可疑人发觉。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