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招诈骗已开始冒头“拿钱换录取”不可信 |
1970-01-01 |
|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已经结束,各大院校的招生工作也将拉开帷幕。记者17日从福州短信文化节不良信息短信举报平台获悉,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打起了高考招生的主意,采用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省公安厅特别提醒市民,摆正心态,谨防高考招生骗局。
高招诈骗信息开始冒头
家住鼓楼区的黄先生说,他差点上了高招诈骗短信的当。儿子刚参加完今年的高考,前几天,他收到一条招生短信。“本人有全国部分高校的招生名额,只需2万元即可……”收到短信后,黄先生将信将疑。“考虑到儿子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刚上了本三线,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对方留下的电话。”
接电话的男子先询问了黄先生孩子的高考成绩,然后告诉黄先生,自己的一位亲戚在教育部工作,能从内部弄到一些国内著名高校的录取名额,每个名额2万元。不过,黄先生的儿子只上了本三线,所以还需要多交1万元。对方还保证,学生四年毕业后有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并且承诺可以提前与校方签书面协议。
“听到这里,我的顾虑也打消了许多。但接下来,对方说给我一个账号,需要先支付5000元定金,才能将合同书用快递寄给我,然后我再支付余款,他就把录取通知书寄过来。”黄先生说,“一听要先付款,我就想起报纸上经常刊登过的那些骗术伎俩,就多留了个神。”黄先生便追问起对方招生的具体情况,结果没问几句,对方便支吾了起来,很快就挂掉了电话。直到这时黄先生才明白,原来这是个骗局。
警方:“拿钱换录取”不可信
为此,记者特别咨询了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警方提醒,行骗者通常散布虚假高考招生信息来骗取钱财。他们往往自称是高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本二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这些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拿钱换录取”。这些所谓的“花钱买分”、“高费入学”其实都是欺诈行为,千万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此外,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通过正当渠道获取考试及录取信息,切勿相信非法中介及不法分子的虚假承诺。若发现可疑的“录取”诈骗,要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防止侵害的发生和蔓延。
如果您也收到类似的垃圾短信,可编辑“被举报号码*举报内容”发至10086999进行免费举报,或编辑“LY 建议”发至106582228(按各客户品牌短信资费标准收取短信通信费)提出治理建议。福州移动客户参加垃圾短信举报活动,均可获得抽奖机会。活动期间,每月共奖励100名幸运用户。
(福州日报记者 李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