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弃高薪职位 3名大学生到三明永安深山养鸵鸟 |
1970-01-01 |
|
这种鸵鸟在澳大利亚和袋鼠齐名
三明永安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坳里,最近很热闹,许多人或步行几公里或骑着摩托车到这里看鸵鸟。
一声口哨响,但见一只只颇似笨鹅的黑色鸵鸟纷纷出笼,鸵鸟的主人———三位年轻的大学生端来脸盆,拎着装有玉米叶子的水桶,给他们喂食。
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位于永安小陶镇坚村与大陶口、桐林交界处。今年27岁的坚村人陈跃州,毕业于南京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他告诉记者,这种和鸵鸟很类似的鸟叫鸸鹋,又称澳洲鸵鸟,它外表像鸵鸟,但没鸵鸟高大,善于奔跑,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鸸鹋和袋鼠一样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左边是一只袋鼠,右边就是一只鸸鹋。
养鸵鸟的念头还是缘于一个电视节目。2004年8月,他带着女朋友到漳州一家食品企业工作,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杨建华。去年1月26日,两人被央视《财富故事会》栏目的节目《最后12只“鸵鸟”》吸引住了,节目中提出了一种名为“鸸鹋”的鸵鸟。
他们上网搜索后发现,鸸鹋浑身是宝,其核心部分鸸鹋油是做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的最佳原料之一,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随后,3人到广州等地去考察,看到商业前途后,2007年9月陈跃州和他的女朋友姚琼辞掉了高薪工作,回到故乡坚村创业。父亲一开始想不通,但听了儿子的解释后,不仅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支持儿子,而且经常来到这荒山野外,帮忙开荒,建筑场棚,挖地种菜。
杨建华的老家在武汉,他原本打算在城里工作生活,女朋友也曾反对过他到山里养鸵鸟,但他说服了父母、女友和岳父岳母,今年2月他们办了结婚手续,也一头扎进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鸸鹋养殖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