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土堡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70-01-01 |
|
N本报记者 李熙慧 关永辉/文 黄孔瑜/翻拍
福建在线讯 厚实的墙体,精美的木雕、灰雕,青黛色的瓦顶……三明大田县的山间田野散落着40多幢明清以来的土堡,令人称绝的不仅是它的建筑艺术,还有那立体防御体系。高耸的角楼,密布的射击孔,大门门洞拱顶上方的注水孔,让这些土堡屡屡躲过兵灾匪乱。日前,大田县最具代表性的7座土堡,正联合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均溪镇的芳联堡、桃源镇的安良堡、广平镇的光裕堡和绍恢堡、太华镇的泰安堡和广崇堡、建设镇的琵琶堡。
这些土堡的精妙之处有哪些?记者为你一一揭开。
土堡大门设在角楼下 是为了防土匪
芳联堡是一座始建于1806年的土堡,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走近土堡,你会发现它的大门不是开在正南方,而是设在土堡东南角楼下。土堡内的居民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墙角的角楼可控制两个方向,人们在角楼的二楼,通过瞭望窗,可观察外面的动向,瞭望窗还具有火力攻击能力,当敌人来袭时,堡内居民关上瞭望窗,露出窗户上的射击孔,再加上角楼上密布的射击孔,即可形成立体交叉的火力。
大田县博物馆陈其忠馆长说,大田在历史上是个地瘠民贫的地方,常有匪乱,各姓族只得筑堡自卫,考虑最多的就是它的防御功能。“注重火枪攻击,这在大田县的各土堡中都很常见。”陈其忠说,多数土堡基本可四面御敌,没有防御死角。
大门顶拱的小洞 可注热水烫土匪
桃源镇的安良堡依山势而建,整座土堡前低后高,前后落差达12米,蔚为壮观。古建筑专家说,这绝不是单讲“风水”,更主要是考虑防御功能。200多年前,建堡人在选址时,特意利用较高的山坡开挖基础,堡内建筑在不同的高台上建造,从堡内向外望去一览无余,可看清远处土匪的一举一动。
拱状的安良堡大门,从外表看不出任何奇特之处,但门拱上两个注水孔却暗藏玄机。据介绍,如果遇到土匪,堡内的人们从楼上顺着注水孔,将滚烫的热水、热油往下倒,便可烫伤土匪。注水孔的另一功能是,如果土匪用火烧大门,注水孔就起到消防栓的作用。
安良堡附近的居民至今还津津乐道它退敌的故事:1895年来了一群匪徒,看到这儿有这么好的一座土堡,就想把它据为山寨。村民退守到土堡中,通过注水孔,从上往下将热水倒下,烫伤匪徒,成功退敌。
三层“防盗门” 防匪功能不一般
几近荒废的泰安堡,最神奇的是它的三层“防盗门”。如今防盗门只剩下最外一层,不过从一米多厚的石制门框上的三道门栓洞,依稀可见当年的三层特制“防盗门”的影子。附近村民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泰安堡设有三道厚厚的木门,以增强防匪功能,后来被拆得只剩一道了。
在泰安堡,还可看到明显高过土堡其他建筑的角楼。土堡四角都建有角楼,其中东南角楼更是高达7层,每层均密布斜状射击孔,可控制土堡四周的每个角落。
有的土堡也有吊桥
据了解,这7座土堡,并非座座都具有猛烈的火力攻击能力,有的则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的绍恢堡,围墙只有四五米高,墙上只有少量的几个射击孔,也没有高耸的角楼,它又是如何防御土匪的?一打听才知道,绍恢堡四周陡峭的山和天然溪涧,都是它的天然防护屏障。特别是土堡大门前的溪涧,就是土堡的壕沟,作用相当于古代的护城河。当年,溪涧上面架着吊桥,遇到袭击时,堡内居民将吊桥吊起,土匪奈何不了。
位于大田县建设镇澄江村前山冈上的琵琶堡,周围的深沟与溪流就是它的天然防御屏障,再加上墙上12个瞭望窗、40余个射击孔,基本上可满足防御功能。
土堡不是土楼 知者仍不多
“提起土堡,很多人还以为是土楼呢!”陈其忠说,大田土堡以防御为主,土楼则以居住为主,土堡的防御设施特别齐全,如射击孔、瞭望窗密布在墙体上各个散落控制点,尤其是角楼,布设在土堡的各个角点,打击来犯之敌决不留死角。此外,大田土堡,根据地势、视角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来构筑土堡,因此形状有圆形、方形、前圆后方、不规则形等,这也是区别于土楼之处。
陈其忠说,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巨大成功给了他们很多启发,同样都是乡土建筑,土楼研究早、保护早、开发早。大田是三明地区现存土堡数量最多的地方,境内原有土堡100多座,如今留下的土堡只有40余座,亟需保护。大田土堡群若能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在保护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前景看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