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千年莆仙戏演绎现代文明曲
1970-01-01
  新华社记者郑良   近年来,福建莆田市创新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形式,以当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莆仙戏演绎现代道德小戏,寓教于乐,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全市126个民间剧团成为一支支深入农村、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不走的宣传队”。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在福建农村广受欢迎,逢年过节及农家结婚、升学、做寿、乔迁等,许多村社和群众都要请剧团演出助兴。莆田共有莆仙戏剧团126个,演职人员3800多人,每年各剧团深入城镇乡村演出6万多场,观众人数达3000多万人次,覆盖山区、平原、海岛的每一个角落。   莆田市委文明办主任陈惠黔说:“莆仙戏传统剧目多以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等为主题。在新时代应当让莆仙戏唱响中华传统美德,唱出时代新风尚,发挥其在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0年,莆田市涵江区率先进行尝试,要求各莆仙戏剧团在辖区演出古装大戏前,加演自编自导的现代文明小戏,取得较好效果。2005年初,莆田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联合在全市开展莆仙戏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小戏展演,要求各剧团在演出古装大戏前,加演一台长约半小时富有教育意义的公民道德现代小戏。   为让各剧团做“有米之炊”,2005年初,莆田市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小戏剧目,激发起了公民道德现代小戏创作热潮,专业剧作家和业余创作者纷纷加盟参与,共征集100多个剧本。首批筛选出了《驱邪记》《扛母亲》《城市牛皮癣》《公章记》等31个涵盖尊老爱幼、睦邻友好、文明礼仪等内容的剧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编排。2006年,在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市里又组织人员创作了《拣金链》《远亲不如近邻》等一批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代小戏剧本。   2006年,市委文明办、市文广局等部门专门抽调业内专家组成现代小戏调演考评组,在当地50多个乡镇、100多个演出点进行现场评戏。通过为期一个月的下乡评戏,发放100多份调查问卷,认真评选出31个剧团参加全市现代小戏调演决赛,表彰了一批优秀创作剧目、优秀剧团和优秀演员。通过调演考评,促进了现代小戏加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形成了“百团竞演、百花齐放”的局面,确保了莆仙戏现代小戏演出活动持续开展。   这些现代小戏内容积极向上,主题鲜明突出、时代感染力强,而且寓教于乐,大多反映当前农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焦点问题。《计生妹》《临时孝》等反映计划生育、尊敬长辈等主题,《母子泪》反映农村中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群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学到了政策、懂得了是非、明白了事理。   为演好现代小戏,各剧团根据农村实际创新剧本,添置剧团道具,更新装备,拓宽演员戏路,精研演技,已创作演出了《戒赌记》《留下拐杖》《好事多磨》《难逃法网》等180多个优秀现代小戏。莆仙戏现代小戏《搭渡》在第七届福建省“水仙花”小品小戏小剧场戏剧比赛中,一举囊括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音乐设计奖、舞台设计奖等,并在第三届国际小戏艺术节上亮相。   青年观众林志忠表示,现代小戏使莆仙戏变年轻了,就像大家爱看的电视小品一样,年轻人容易接受。   南门大厦剧团团长翁建说:“道德小戏反映时代新风气、新面貌,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寓教于乐,受到群众广泛欢迎,也给莆仙戏这一千年古戏带来新的活力,以后要更多地用莆仙戏这一形式演绎新时代主旋律。”()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