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年度福建省工业300强呈现六大特点 |
1970-01-01 |
|
今年福建省工业300强的入围企业,究竟反映了福建省工业经济怎样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相关的评价资料分析表明,本年度福建省工业300强主要呈现这样六大特点:
入围企业资产规模均突破5亿,比去年增加一亿多
本年度300强入围门槛突破5亿元,由上年的4.19亿元抬高到5.33亿元,增长27.2%。300强总体规模继续扩大,拥有资产超过4000亿元,达446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户均资产14.89亿元,比上年增加2.43亿元。300强中资产超过10亿元以上企业有101家,比上年增加18家。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300强企业产出规模随之提高,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7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6亿元,比上年增加2.63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8家,比上年增加43家;超100亿元以上企业有7家,比上年增加1家。300强企业中,大型企业有79家,比上年增加14家。
引领作用明显,户均工业增加值4.67亿元
与上年度300强企业相比,本年度300强新入围企业有53家,比上年增加9家,换手率为17.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对福建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新企业如联合石化、友达光电、可门发电等公司入列,有力支撑和促进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大企业对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贡献相当突出。这300家领跑全省工业的大企业,2007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228.80亿元,工业增加值1396.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20.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3%和31.1%;户均产值、户均增加值均远远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7.4亿元和4.67亿元,分别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6.6亿元和4.43亿元。同时,大企业也是我省工业经济创利的主力军,300强企业实现利润41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6%,提高27.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5.9%。
非公有制为主体,“三资”企业占六成以上
本年度300强企业仍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非公有企业占全省300强企业的80%以上,达241家。按经济类型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三资)企业185家,占61.7%,比上年度增加5家。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5家,外商投资企业9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家和4家。
重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主营收入占300强近7成,重化趋势明显
300强企业涉及我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的32个行业,其中,采矿业4家,制造业274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家。32个行业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行业有16个,200亿元以上行业5个,按我省主导产业归类,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占114家,营业收入2670.59亿元,占全省300强51.6%。这些行业的大企业都是我省产业聚集的骨干力量。
新300强企业中,重工业企业有161家,比上年增加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300强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9.3%和69.9%,分别比上年提高0.9和0.5个百分点,重化趋势更加明显。
入围企业数福厦泉三市占8成,其它部分设区市有所减少
300强企业的区域分布与上年相比更为集中,福州、厦门、泉州三地企业数有241家,比上年增加5家,占300强的80.3%,其中,福州74家,厦门74家,泉州93家,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他6个设区市中,除三明和漳州企业数保持不变外,其余4个设区市均有所减少,南平减少2家,莆田、龙岩、宁德分别减少1家。
两成企业创“中国名牌”,四成企业创“福建名牌”
品牌建设是带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300强企业都十分重视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有132家企业拥有著名品牌,其中,拥有“中国名牌”企业60家,“福建名牌”123家,既有“中国名牌”又有“福建名牌”企业51家。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六个行业,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六个行业分别拥有名牌产品企业数均超过10家,分别为10家、16家、13家、13家、10家和10家。 (记者 郑光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