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厦门:中考志愿明日12点前上交 专家指点初高中衔接
1970-01-01
陈泽龙:暑假是初高中衔接的黄金起点。李玉桐摄 (商报记者李玉桐)明日中午12:00前上交完正式志愿表后,准高一新生们除了要关注中招录取,眼下的暑假,正是初高中衔接的黄金起点。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从初三顺利过渡到高中,该有哪些方面准备?要避免哪些误区?本期周刊,我们邀请到了厦门一中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陈泽龙及一些优秀学子给准高一新生们讲讲这个暑假怎么做好初高中衔接。   思想准备:   厦门一中教研室主任陈泽龙老师说,从初中升入高中,有些新生存有“放松一下”的思想,他们觉得,高一离高考还远,可以先松口气,甚至根据初三的经验,觉得到了高三再冲刺也不晚。   “对这类学生而言,他们对高中的学习还不了解”,陈泽龙介绍说,与初中不同的是,高中学习不论知识深度、广度或难度都比初中要来得大。“中考考查的是基础和相对知识性的东西;高考倾向于能力,考查学生应用能力,临时抱佛脚显然是见效不了的,而是要依靠高中三年的积累”。如果没充分做好这种思想准备,不了解高中课程特点,很容易出现一上高中就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   知识衔接:   提前了解高中教材:由于课改,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知识点会出现“脱节”现象,所以新生在上高中前,不妨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向高二师兄师姐们借来教材,提前了解一下高中所学的教材特点;另外,还可针对个人情况,对初中知识的遗漏点再看看,高中的知识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初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到了高中也能继续延续和拓展。   课外知识的拓展:高中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暑假期间,是知识拓展的好机会,利用暑假期间做些社会调查、社区活动、有利于增长见识的旅游等。这个暑假,恰逢奥运会,新生可利用暑假期间看奥运会等,多动手写写日记、观看心得、读书心得等。   是否补习因人而异: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在暑假去补习机构补习,因为有些机构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的补习,而到了高中,这些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再现,有的学生甚至到了真正课堂上讲该知识点时,觉得那是补习时学过的,于是麻痹大意,结果反而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学习意识:   独立学习:初中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大,老师帮学生归纳知识点、作业批改等也更为详细;到了高中,由于知识量和难度大,不可能如初中那样处理知识,更强调独立学习去解决疑难问题,因此不能漠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自主学习:除了课堂的掌握外,高中学习还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学习,要有自己学习的观念,此外,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相对自主地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合作意识:初中可能自己和老师的合作意识没那么强烈,到了高中,要有更多和老师合作的机会,遇到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要懂得及时和老师沟通;此外要和同学多交流,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发展意识:高中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要懂得学会通过学习过程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课堂注意听讲外,课前预习、独立完成作业、善于总结反思、作业纠错等环节也是考生要重视的。此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名师优生谈学科衔接准备   为了能让准高一新生们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有更细致的了解,以下,结合各学科的学习,让我市的一些优秀高考学子和名师接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各个学科在初高中衔接上主要作好哪些准备:   {语文}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得主邢雅洁认为,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生搬硬套他人的学习方法可能适得其反。所以,首先要就自身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仔细分析,扬长补短。在高中阶段寻找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的重要性。邢雅洁觉得,中国语言文学如此博大精深,其魅力更是不言而喻,想要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并不困难,从平时欣赏书籍开始,从自己喜爱的书中(当然最好是有价值有品位的书),多摘录一些自己喜欢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大家文章,当把这些东西消化并运用为自己的东西,在生活或是作文中运用时,别人可能就会感叹你语言与素质的魅力,你更会发现自己要成为一位语文爱好者不困难了;此外,平时还可以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培养自己对语文的兴趣。   {数学}   一中特级老师荆绍武认为,和初中比起来,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特别是连续性强,高一是高二的基础,提醒高一新生对高中课程不能大意,不能抱着“高一松口气”的想法。   如何提前准备、领先一步?荆绍武说,可利用暑假,自学高一数学内容,了解高一数学知识体系,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懂的问题,但这不用怕,先把问题集中起来,等到正式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会更集中,兴趣会更浓,效率会更高。   高中数学要讲究学习方法,不仅要多练,还要多思考多总结。尽量一升入高中,就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注重数学思想,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推理、作图、表达等技能,还要领会数学思想,把握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此外,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对所学的知识和遇到的数学问题作深层次思考,善于挖掘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带着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去学习数学。   {英语}   2007年高考全省理科状元应涵认为,词汇是英语的基础,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会困难重重。词汇不是靠背出来的,而是在语境中才能最有效地习得词汇。只有把单词放到句子、段落甚至文章中,才能体现它的真正含义和用法,而这恰恰是仅列出词条、音标和几条抽象解释的单词书所不能提供的。因此,词汇应通过多接触、多运用自然地学会,而不是背出来的。   说到词汇在语境中学到,那么语境在哪里?答案是———铺天盖地。英文版原声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广播等都能成为接触地道英语的途径。如果喜欢音乐,不妨多听或多学唱英语歌曲。   有的同学在做英语习题时,习惯把文曲星之类的电子词典放在身边,一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考试中难免遇到生词,只能靠猜测,这有待于平时的训练;电子词典的解释一般比较简单,得到的信息一般远少于纸质词典,对词汇学习不大。应涵的做法是,用笔标出生词或陌生用法,根据上下文,或借助词根、前后缀等推测它们的含义。待练习完成后再一个个从纸质词典上查解,检验推测的准确度。如果遇到比较有用的单词,还要继续查阅其他用法和例句,并尽量掌握。   {物理}   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2008届毕业生许育婷认为,初中物理知识大多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直观物理问题,高中更多的是抽象的物理理论,进入高中后,应有意识地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注重定量分析,高中物理对一些物理现象作较为深入的探讨,不仅要求定性讨论,更注重定量计算;高中物理知识范围扩大了,很多是初中没涉及的新内容,此外,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自学能力和物理解题能力是决定物理成绩的关键。   有几点建议: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规律、方法等,不能脱离基础盲目学习;要独立、保质保量地做题,通过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理解物理过程,对物理过程要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尽量画图,通过图示展现物理过程,思维变抽象为形象;重视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结构,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加强小结,小结会使知识系统化,如写单元小结、章节小结等,甚至做题后也要小结,反思解题思路、方法,力求达到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最后是重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对重要的实验过程要了如指掌。   {生物}   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2008届毕业生沈宇丰说,高中生物所学的内容并不深奥,反而恰是日常生活中天天都会接触到的必要常识。不少同学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或者认为要“先记忆再理解”。他不认为这样,“高中生物解题需要一个体系,而不像初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如果是先记忆后理解,就会觉得题目千变万化,抓不住要领”。这里的体系是指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   如何建造这个体系?认真读课本很关键。可以以一个单元为一个小体系,每本书为一个中等体系,全部高中课程为一个大体系分步来完成。当你能够流利地将知识点在脑里演习一遍,你的小体系就建造成功了;把各个小体系变成中体系或大体系则需要另外一个过程:找到各个小体系之间的共同点或联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复习,既高效又不至于枯燥。
     相关链接
    ·福建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宁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国际摄影大赛开镜
    ·今天福建大部分地区高温超过35℃
    ·福建省3台精品剧目将进京献演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
    ·福建人游武夷可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7月11日至9月20日福建人游武夷山可享门票半
    ·福建师大学生暑期赴德化社会实践
    ·福建普通高招录取工作启动 咨询服务电话开
    ·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莅漳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