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03年1月19日“空降”福建,到2009年1月27日因病逝世,大唐国际福建分公司原党组书记、省重点项目建设功臣李朗红,走过了他人生最辛劳、最精彩的最后6年。悠长的闽东海岸线、壮阔的漳浦六鳌半岛
……留下了李朗红深深的足迹。
龙珠、备湾的村民不会忘记,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李朗红的帮助;宁德火电、宁德核电的员工清楚记得,是李朗红的执著与奉献,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离开北京来到宁德的李凡深深眷恋,父亲敬业之外,还有对家人、对生活的那份爱……今天,通过他们的追忆,撷取李朗红人生最后6年的几个片段,一同感受李朗红生命中的坚忍、激情和绚烂。
“有事随时找我”
“李书记非常维护农民的利益。征地中遇到任何纠纷,只要有时间,他都要亲临现场解决。‘有事随时找我’,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5月27日,福安市湾坞乡龙珠村支书胡景仁告诉记者。
走进龙珠村,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展现在我们面前,宽阔的村道,簇新的楼房,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富裕与祥和。村民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李书记的帮助。
2003年5月征地之初,从半屿村到龙珠村,只有简易的机耕路,刮风时黄沙扑面,下雨天泥泞一片。由于交通不便,龙珠村的经济十分落后,很多人连福安城关都没去过,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李朗红看到这种情况,当即拨出20多万元资助村民修建路基,在了解到村民饮水困难后,又积极筹资15万元,给龙珠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
胡景仁回忆说,“一天早上6点多,村民的蔬菜地在夜里被施工队铲了一角,我和那位村民赶到他们临时办公的半屿村找李书记。李书记正在休息,我急得把门拍得梆梆响,话也说得很不客气。李书记马上起来,又叫醒负责征地工作的李心悦,马上赶到现场。他对李心悦说‘你不能吃早饭,把群众的事处理好再吃’,然后又对我说‘以后发生这样的事情,半夜三更都可以打电话给李心悦,他不来,就打电话给我’。我的门24小时为你们开着,随时可以找我。”
胡景仁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6000多元。蛇岗是畲族自然村,原来十分贫困,如今全村基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水泥新房!”
同事眼中的李朗红
严谨、敬业、节俭、执著,是李朗红的同事在采访中使用最多的词语。
在李朗红的办公室,有一张《福建分公司行动里程表》,上面标注着从宁德到温州、福州、厦门,至机场、码头、工地、新项目等20多个地点的路程、时间表。他每次出门办事,时间误差不超过5分钟。
说起李朗红的节俭,宁德核电公司生产准备部的吴斌仍记忆犹新。“他对生活的要求不高,非常节俭。他的鞋子坏了,他补了补又穿上了。而且每次吃饭都很简单,基本上就是萝卜丝或土豆丝之类的饭菜。”
“宁德核电筹备处成立时只有十多名员工,餐厅规模小,经常出现剩饭剩菜现象,朗红同志看了很着急,就想了个办法,餐厅每餐按就餐人数准备饭菜;3个以上员工在外就餐,召集者必须向餐厅请假。”宁德核电公司综合管理部的孔祥英说,这个制度培养了员工以厂为家、勤劳节俭的好习惯,而且这种好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李朗红的生活简单,为的是尽量不让日常生活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在孔祥英印象中,李朗红从没休过节假日。2006年元旦,筹备处的十几名员工提出要外出登山锻炼,邀请李朗红一同去,被李朗红婉言谢绝:“这么宝贵的时间,我还得写材料,没时间,你们去吧。”
病魔也惧他三分
“昨敲电脑擎,今向白衣群;举刀送瘟神,还我往日宁。”这是李朗红手术前作的一首小诗。在手术前陪伴他的顾晓东告诉记者,李朗红在长达5小时的手术前开玩笑说:“我在里面睡个长觉就行了!”
顾晓东是大唐国际宁德发电有限公司政工部副部长,去年李朗红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一直陪护在他身边。
对前来看望他的同事,李朗红是这样“汇报”自己的:“我7月4日拿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检查报告……8日做了皮试,9日上午插了胃管,‘项目前期准备’都完成了;手术前一天,家属到医院签字,算‘核准’了;9日下午正式‘开工’,主治医生是全国一流的,我在台上睡了一觉,一切都顺利完成了,工期短,质量高……”如果不是身上布满的各种管子,也许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刚做完大手术的病人!
7月11日上午,手术结束后仅34个小时,李朗红竟然在身上别着胃液、胆汁、腹液和尿液等各种排管的情况下,强烈要求下地走路锻炼。他刚刚可以吃东西的时候,医生说只能吃流食,然而他康复心切,第一顿饭就一直盯着餐车上的鸡蛋,看了大概两分钟就向护士讨要:“给我一个鸡蛋吧,我太饿了,你看我走得多精神。”护士没办法,给了他一个鸡蛋。
面对日渐瘦弱的身体,李朗红自我解嘲地说:“我是一个人体活标本。”2009年元旦过后,他连一滴水都不能进食了,由于空气干燥,他要求在嘴唇贴上胶布,并风趣地说“贴个封条”。一副身躯已变得如此脆弱,他却一直是那样的乐观,他没有掉过一滴泪,没有叫过一声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与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日子
今年1月,李凡在父亲李朗红去世后,和新婚妻子一道,辞去北京的工作,来到大唐国际宁德发电公司上班。他给我们讲述他父亲不为人知的故事——
“常讲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父亲对我的爱,并非完全如山那样严峻,有时也似水那样温柔。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
听母亲说,我还在襁褓中时,有一次腹泻,父亲焦急万分,几天不眠不休地把我24小时的体温、脉搏和症状,每隔一个小时记录一次。父亲带着这些记录交给医生时,医生惊讶地说:从没见过这么疼爱孩子的家长,你的记录简直可以用于医学研究了。
在我5岁那年,父亲患上了直肠癌。父亲得知病情后,很冷静,很坚强,他唯一觉得歉疚的就是平时在家时间太少。万幸的是那次手术非常成功,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成功地战胜了病魔。术后不到三个星期,父亲就上班了。我7岁开始学溜冰,父亲当时近40岁了,他陪我一起学,学得很用心,很快就学会了。
1991年,父亲调到内蒙古达拉特电厂。母亲在包头工作,照顾我的生活和学习。当时,电厂正处于基建时期,虽然达拉特旗距离包头只有40多分钟的路程,但他很少回家。有一年春节,他说笑道:一年有365天,我有300天不在家。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望了母亲和我一眼,眼中尽是深情与愧疚。
1997年,父亲又调到托克托发电厂,我们全家也搬到了呼和浩特。一家人终于又在一起了,虽然他还是那样忙。母亲常说她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照顾父亲。父亲最后一次工作调动是在2003年1月,他到宁德筹建火电厂,不久母亲也跟着来到这个南方小城。
父亲的心中,能容纳得下那么多、那么大的项目,可是给家庭留下的空间却很小,但他始终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