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泉港石化一体化项目拔地而起(资料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3年的“暂不推荐城市”到2005年的“值得推荐城市”,仅仅两年,泉州就获得了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认可。这背后,是泉州市委、市政府从管理体制、财政支持、投资领域、关税互免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成果。 tujian.org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泉州,是对台合作的重要“窗口”。按照泉州市委书记徐钢的说法,“海西”对泉州来说,既是东风,又是春风。多年来,泉州在泉台两地的“先行先试”,就是欠了“海西”这东风,今后这股东风将化成春风,助力泉州新发展。
据悉,泉州拟制定台商投资区产业规划,打造若干个“海峡两岸对接示范园区”。
今昔对比
台湾电机同业公会 对泉州的180度转变
“泉州先行先试的空间很大,市委市政府近几年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决心和前瞻性。”谈起在泉州投资兴业的感受,泉州市台商投资协会会长郑建良这样告诉记者。
郑建良是第一批来泉投资的台商,见证了台商在泉州的发展历程。“1991年底,我刚来泉州的时候,泉州市区只有华侨大厦有个红绿灯,街上看不到几辆车。”
虽然自1983年泉州就获批第一家台资企业,但期间,泉州市引进台资曾处于“夹缝”中,前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标兵”,后有中西部、东北地区的“追兵”,甚至一度于2003年、2004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列为“暂不推荐城市”。
面对台商在其他地区投资额的此消彼长,泉州市专门成立考察小组,先后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到江浙等地学习取经。在与其他台资聚集地的对比中寻找差距,改善环境、服务软硬件,并邀请各地的台商参与制订优惠政策。
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努力,让不少台商将投资目光重新投回与他们一水之隔的泉州。2005年,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起的“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结果显示,泉州成为进步最快的城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首度进入“值得推荐城市”之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截至今年3月份,泉州累计批准设立台商直接投资企业1341家,投资总额26.6764亿美元,合同台资19.7194亿美元,投产(开业)台资企业828家,台商实际到资13.3863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