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历时八天的首届海峡论坛圆满落幕。本届海峡论坛果实累累,是两岸交流交往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带来的又一重要成果,突显两岸民间交往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意义,充分表明两岸民众正在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的主体,以及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届海峡论坛于5月15日至22日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四地举行。昨日下午,海峡论坛组委会新闻中心和省政府新闻办在福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首届海峡论坛展现了三大特色:
一是两岸合作、多方参与。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由海峡两岸54个机构联合举办,上万民众共同参与,台湾25个县市、20多个界别、8个党派派代表参加。无论是主办单位的规模,还是涉及领域的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
二是突出民间、面向基层。举办海峡论坛,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最广泛的领域,推向基层,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增加更多的直接交往。参加本届海峡论坛的8000多名台湾各界人士,参与界别齐整、民间色彩浓厚、基层特征明显。
三是领域广泛、议题务实。涉及经贸、科技、航运、旅游、青年和少数民族、乡里长、宗亲、妈祖信众等20多个行业和界别,议题包括旅游合作、文化沟通、教育研讨、海上直航、产业对接、县市协作、中医药研究、影视共赏、武术竞技、书法切磋、工会交流、青年互动、妇女联谊、宗亲恳谈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本届海峡论坛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论坛期间的民间互动交流进一步密切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出席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暨宗亲恳亲会、台湾妈祖信众直航湄洲进香活动、郑成功文化节、海峡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大赛、海峡巾帼健身大赛、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海峡两岸大学校长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海峡两岸书法论坛等活动的台湾县市长、乡里长、基层民众和各界别、行业人士,通过论坛系列活动感受了真情,增进了友情,深感海峡论坛顺应两岸关系发展需要和两岸民众需求,两岸同胞应当携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论坛期间发布了一批惠台和先行先试政策。交通运输部发布的9项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国台办王毅主任宣布的8项惠台政策措施,商务部、国台办发布的《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共10项政策措施,国家质检总局在福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共20条措施,以及海峡论坛举办前夕,公安部出台支持福建先行先试的2项政策措施,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论坛期间两岸各方增进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认同和参与。海峡论坛前夕,适逢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成了参加论坛的两岸嘉宾热议的话题。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朱立伦等台湾嘉宾表示,希望通过海西地区与台湾的合作,用新观念、新的产业来带动海峡两岸经济的新发展,使海峡东、西岸更具世界级的竞争力。海峡西岸经济区涵盖的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有关城市代表在论坛活动中都表示要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论坛期间达成了一些经贸合作的共识和意向。第十一届海交会暨第六届商交会,以及作为海交会系列活动的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议、海峡两岸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和旅游双向对接会,对接成果丰硕,吸引投资成效明显。出席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的两岸专家还提出,从建设海西起步,通过两岸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区域整合,最终建成涵盖海峡西岸与台湾地区的海峡经济区。
又讯22日,第十一届海交会、第六届商交会圆满落幕。作为首届海峡论坛的主要活动,“两会”成效显著,一些成果指标创历届新高,显示了海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势头。
本届海交会共签约外商投资项目194项,利用外资18.0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6%,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合同项目44项。台湾投资项目37项,利用台资2.44亿美元,分别占签约项目数和利用外资的19%和13.51%。签约项目有以下特点:服务于两岸“三通”项目成投资热点;台湾投资超往年成为新亮点;榕台产业对接项目领域广、层次高;工业项目占近六成,新型工业、高科技项目居多;现代服务贸易项目占三成,首次引进外资基金;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来榕投资活跃;节能环保、替代能源项目招商有新突破;福州已形成动漫、创意产业投资的热土。
本届商交会境外参展企业明显增加,带动了进口成交增长,进口成交额4431万美元,比上届增长16%;内销成交额2.4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4%。 (记者王永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