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香:把每一颗稻谷都完全利用起来 |
2009-07-10 |
|
“忙!最近太忙了!”这是近日记者到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采访时,总经理黄金龙冲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他把这个农业龙头企业比喻成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农民,一头挑着消费者,中间还压着企业和员工,责任很重,特别现在处于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压力更大,不忙不行。正因为忙,今年第一季度,东南香米业的发展势头仍很喜人,产值达2.1亿元,同比增长6%。
“忙得值!”黄金龙说。
对农民负责:以工哺农
采访黄金龙,听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农民。
2001年,黄金龙创办东南香米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托农民,建立了45万亩的优质粮生产基地,其中,莆田本地有15万亩,黑龙江、江西等地有30万亩。随后几年,围绕 “公司 农户 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实行统一供种、播种、管理、收购,公司赢得了发展,农户也实现了增收。
他说,没有农民的支持,也就没有他这个企业,也没有企业今天的发展规模。因此,他格外珍惜与农民的关系,每年都会将企业盈利的一部分反哺农业。
2005年、2006年,公司分别投入10万元、60万元,对优质原粮基地的种粮农民实行粮种补贴,使农户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同时,再享受由东南香出资、种子公司运作的4元/公斤的双重补贴。另外,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东南香米业的基地成为我省第一批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金龙长期在与农业、农民的交往中,感受到了农业、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因此,他决定在原先实行“公司 农户 基地”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变为“公司 技术 农户 基地”的发展新模式,增加农技补贴,助农民克服困难,实现增产增收。
东南香米业在东北有20多万亩粮食基地,4月北方天气仍较冷,基地的粮农们面临着育秧麻烦。黄金龙聘请了上百位农技人员,走村入户进田,指导基地农民进行大棚育秧,做好加温保暖。
黄金龙说,今年,公司准备拿出上百万元聘请100多位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农民选种、育秧、施肥等,并定期举办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农技知识。截至目前,东南香米业通过以工哺农,帮助12.3万农户增收8550万元。
对社会负责:保质保量
最近,为了满足南方市场对粮食的需求,东南香米业公司正不断地从北方运回粮食进行加工。仅去年11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就从北方再调粮8万吨,比去年1月23日至6月30日的调粮数足足增加了2万吨。
黄金龙认为,社会需要什么,市场需求什么,负责任的企业必须跟进,以稳定市场,满足需求。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各级储备粮成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最重要手段。黄金龙每年主动承担了15000吨省级应急原粮储备和2000吨市级应急大米储备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价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提升产品质量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关键。公司近年来积极拿起自主创新武器,巨资引进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现代化生产线,建立起9道精深加工、质检、包装等科学生产工艺,运用计算机远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使东南香大米口味独特,营养健康。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东南香米业先后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二大系列40多种系列大米,并相继把“绿色食品”、“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中国名牌产品”、“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等殊荣收入囊中。通过省内外1万多个经销点,东南香大米以每月3万多吨的流通量,源源不断地送往市场。
对员工负责:做大做强
最近,东南香米业的米粉生产车间,有一条生产线正在紧张地安装中,预计5月中旬可实现投产。这个投资上百万元的米粉加工生产线项目,是黄金龙做大做强企业而实施的大米加工副产品节能和综合利用项目中的一小部分。
黄金龙说,自企业成立以来,公司就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460多名员工共同所有的。因此,他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为企业负责,为员工负责。
去年来,金融危机影响了各行各业。黄金龙却认为“危”中藏“机”,正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好机会。而大米加工副产品节能和综合利用项目,正是黄金龙深思熟虑后推出的一个化“危”为“机”的项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内容主要是新建年产大米8万吨加工生产线一条、年产5吨淀粉糖浆生产线一条、年产6000吨米粉生产线一条,同时形成年产4500吨蛋白粉能力,并建设年产10000吨米糠油生产线一条、4万吨稻谷储蓄仓库等设施。
黄金龙说,建设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把每一颗稻谷都完全利用起来,除了加工大米外,还要用加工副产品碎米、米糠,生产大米、米粉、淀粉糖浆、蛋白粉、米糠油等产品,并将剩余谷壳废料作为燃料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亿多的投资,到底能有多大的回报?不少员工原来持怀疑心理,但一份权威的效益分析报告为他们化解了疑虑。这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加工稻谷135600吨,并将有碎米50150吨、米糠50150吨、谷壳77500吨得到充分利用,可为国家节能50490吨标准煤,新增劳动就业岗位192个,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60600万元,年新增利税3228.33万元。同时,项目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发展,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
项目从去年开始建设,有望于2010年完成,但效益已初步显现。2008年,公司的产值首超10亿元,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9%,共缴纳税费2269.48万元。
|
|
|
|
|
|